《人的教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哲学社会科学名人名著辞典》第1024页(1294字)

19世纪德国着名教育家福禄倍尔泛论儿童教育工作的着作。1817年,福禄倍尔在家乡开办学校,力图实施裴斯泰洛齐关于儿童天性自然发展的教育原则。他为这所学校提出的工作口号是:儿童的自我活动和自由发展。他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儿童认识数目和几何形体,重视室外的活动。《人的教育》就是福禄倍尔在这所学校工作的基础上,于1826年写成的。

《人的教育》写道,人的天性是善的,所以儿童的发展不应受到压制、束缚与干涉。“一切专断的、命令的、绝对的和干涉的教育、教学和训练,都足以起毁灭、阻挠和破坏的作用”。书中以修剪葡萄为例提出,如果园丁的工作违背植物的本性及其发展的正确道路,即使出于好心,也会损害葡萄的生长,降低它的产量。因此此书认为,对人进行教育,也应遵循同样的道路,即必须顺应儿童天性的特点行事。也就是“只有对人和人的本性的彻底的、充足的、透彻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加以勤恳的探索,自然地得出有关养护和教育人所必需的其他一切知识以后,……才能使真正的教育开花结实,欣欣向荣。”

《人的教育》一书把儿童教育分为儿童早期、儿童期、学生期。他认为,在儿童早期,儿童通过外部来表现内部,这时真正的教育开始了。因此,对儿童的教育应更多地注意心智的发展,较少地注意身体。他明确指出,儿童早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应该正确地教给儿童辩认事物的能力,让他们正确地指出物体在空间和时间的关系,以及物体彼此问的关系,同时,要组织儿童进行游戏活动和语言练习。此书很重视游戏的教育作用,认为:“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是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

儿童从儿童早期进入儿童期后,就成为小学生,开始了学校生活。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目标是培养儿童形成纯洁的、坚强的、经久不渝的意志。父母要加强家庭教育,为孩子开拓新的世界,使儿童的活动本能成为创造的本能。多给孩子讲故事、寓言和神话故事,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在学生期,学校应致力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然和各项事物的内部生活以及其本性;教他们了解各项事物彼此之间的内部联系。《人的教育》认为,学习内容应包括:宗教、自然科学知识、语言和艺术。学校必须与家庭取得联系。学校和生活的一致,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一致,是这一时期完善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少的条件。这种统一的学校和家庭生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唤醒、增强并培养儿童的宗教感;(2)关心身体,发展体质,循序地组织练习来锻炼身体;(3)观察和学习自然与外部世界;(4)熟记关于自然和生活的短篇;(5)语言的练习;(6)系统的手工练习;(7)线条的练习,作为了解一切外形的媒介;(8)学习各种不同的和相似的色彩;(9)游戏;(10)讲述关于一天内的、季节的和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的故事、传记、寓言和神话故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