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金融辞库

莫迪格利安尼储蓄生命周期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华金融辞库》第1645页(2012字)

一种从居民个人有计划的生命周期行为来讨论储蓄决定的理论。

美籍意大利经济学家F·莫迪格利安尼在1975年发表的一篇综述《二十年后的储蓄生命周期假说》,是他自1954年首次提出该学说以后对他理论的最好说明。莫迪格利安尼认为,消费者消费任何一个商品,只是为了得到一定的效用。个人只能从现在与未来的消费中,以及由前辈传给的资产中获得效用。因此消费者一生的总效用是他目前和未来总消费的函数。从实际观察的个人消费行为看,消费者总想把他一生的全部收入在消费上作最佳的分配,使他在一生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总效用达到最大,从而得到一生的最大满足。按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要使消费者在一生中获得的总效用极大化,消费者将选择一个与过去平均消费水平接近稳定的消费率,在他的一生中,按这种稳定比例均匀地消费其总收入。由于个人在任何一个时期的消费率只是他此后一生的整个消费计划中的一个小部分,而同时期中的收入,也只是有助于形成这个计划的一个因素,所以在任何一个短期内,消费与收入并不一定会有密切而单纯的关系。正是由于这一点,当现行收入超出或低于按稳定消费率计算的消费时,个人将进行储蓄或负储蓄。消费者为了在退休时也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需要在工作期间进行大量储蓄。消费者的储蓄动机主要是为了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以获得一生的最大满足。因此,消费者的储蓄量是他在考虑了人生的全部过程后,统筹规划的结果。

在莫迪格利安尼看来,个人年龄与消费、储蓄有密切关系。年龄不仅能直接影响消费和储蓄,而且还通过影响个人的收入和财富间接影响消费和储蓄。个人储蓄额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的现期收入、预期收入、原始财产和个人年龄的大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个人消费的安排是从一生各个阶段的收入、储蓄、财富等因素来统筹考虑的。他把个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挣钱时期和退休时期。消费者为了退休时也能保持同退休前一样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在挣钱时期进行储蓄,不断增加财产,在退休时进行负储蓄,不断消耗财产,这个导致了储蓄累积的财产在人的一生中呈单驼峰式分布。该储蓄生命周期模式具有如下特点:①一个人的储蓄率与人均收入完全无关,而与个人生命周期行为有关。因此相同年龄的消费者,即使收入悬殊,却具有完全相同的储蓄率。②储蓄的生命周期只有两个阶段:挣钱阶段和退休时期。个人从出生到挣钱的这段童年时期的负储蓄被忽略了。在既定收入下,决定个人储蓄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退休时间的长度。③收入变动对家庭消费和储蓄影响的大小程度要受家庭年龄的制约。在生命周期中,家庭的收入、消费、储蓄和财产是家庭年龄的函数。在挣钱时期,收入和财富随家庭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在退休时期,收入和财富则与家庭年龄呈递减趋势,消费也随家庭年龄的增大则降低。收入变动对年轻家庭的影响较年长家庭的影响更为大些。同时,长期收入变动还会引起家庭资产不平衡,对家庭现期消费和储蓄产生影响。家庭年龄越大,调节资产不平衡的生存时间就越短,故受此种影响也就越大。

除了上述个人生命周期储蓄的特点外,莫迪格利安尼还进一步考察了社会大众的生命周期总储蓄的特征。他认为如果把人生分为工作和退休两个时期。那么就全社会来看,在某一时间内,既存在大量就业人口,又存在一定的退休人口。一般说来,就业人口的收入要大于退休人口,就业人口进行正储蓄,退休人口进行负储蓄,就业人口数与退休人口数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总储蓄。此外,就业人口的收入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和退休人数还受劳动生产率和人口增长率的影响。劳动生产率和人口增长率制约着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率越高,则稳定经济中的储蓄率越高。当导致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生产率的提高时,意味着正在就业者的收入将超过已经退休者的收入,自然新一代青年人为将来而进行的储蓄相应地会超过已退休的老一代人当前的负储蓄,整个社会净储蓄总额将为正值。但如果当经济增长的源泉不是生产力的提高而是人口增长时,新生人口的增加,使现在正在进行储蓄的人占人口总数的较大比例,已退休的正在进行负储蓄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较小比例,社会总储蓄也必定为正。

通过以上分析,莫迪格利安尼的储蓄生命周期理论中的总储蓄理论,有如下结论:①一个国家的储蓄,完全不取决于此国的人均收入,而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人口的年龄和年龄的结构。国民经济的储蓄额并不是简单的居民将来消费收入的加总,而是居民个人有计划的生命周期行为的结果。②不同国家的储蓄率,在同一的个人生命周期行为下是一致的。③在具有完全相同的个人生命周期行为的国家间,长期经济增长率越高,总储蓄将越高。增长率为零时,储蓄也为零。④在既定经济增长条件下,影响储蓄率的主要参数是退休时期的跨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