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道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古籍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史辞典》第351页(380字)

即五斗米道。

因创始人张陵被道徒称为天师,故名。东汉末,张鲁降曹操后,五斗米道失去统一的教团和教区组织,分散向中原与滨海地区传播。两晋时,一般民众与门阀士族信奉者颇多。北朝时,*寇谦之自称奉太上老君圣谕,受天师之位,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即修改原五斗米道的部分教义,摒除租米钱税等制度,吸取儒家“佐国扶命”理论,创立、完备新的坛位、服装、符箓、炼丹、礼拜、诸神系列等仪式规范,得到北魏太武帝支持,于都城平城建立天师道场。

标志着新天师道的建立。一说南朝宋人陆修静吸收佛教仪式,改革五斗米道,制定新的道教斋戒仪规。

梁人陶弘景吸收儒、释二家等级、地狱等观点,制定新的道教神的系列,标志着南方新天师道的建立,称南天师道。北方寇谦之一派则被称为北天师道。

唐宋时,南北天师道渐与灵宝等道派合流。元时,演变为*正一道。

上一篇:五斗米道 下一篇:上清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