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社会历史观大辞典》第402页(1606字)
一种崇尚经验和效用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
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美国形成,哈佛大学的“形而上学俱乐部”是它的发源地。1872年,俱乐部的主持人皮尔士作了有关“信念的确立”和“怎样弄清我们的观念”的学术报告,提出了实用主义的原则,成为实用主义的创始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哲学家詹姆士、杜威进一步阐发和完善了皮尔士提出的实用主义原则,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使实用主义发展成为美国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在美国占据了半个多世纪的主导地位,一直被当作美国资产阶级思想方式的象征,甚至被视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美国精神”等等。近几十年来,实用主义的地位虽然已经下降,但它又和流行于美国的其它哲学相融合,形成了自己的新的变种,其中包括社会行为主义、操作主义、概念论实用主义、逻辑实用主义、以及实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它们对美国社会、思想界、学术界正在发挥着影响。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米德、刘易斯、布里奇曼、莫里斯、奎因等。
实用主义还曾流传于西欧诸国,英国哲学家席勒、意大利学者瓦拉蒂、卡德诺尼和帕比尼是实用主义在西欧的代表人物。
实用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仰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他们认为,一切哲学问题都是与个人及个人的活动有关的。最真实的存在就是经验,经验超越于传统哲学中的物质和精神之上,是世界的基础。
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杜威的“自然主义的经验主义”(或称经验自然主义)和莫里斯的“科学经验主义”,都是这种从人的经验出发来理解世界的突出代表。
世界既然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就谈不上什么客观的、绝对的的真理。
实用主义真理观的特点是以效用来衡量真理。概念和知识系统是经验之间的各种联系,它们只要能够顺利地把经验纳入到自己的系统中,能简化劳动,对行动有用,帮助人们达到一定的信仰目的,那么它们就是真理。皮尔士首先谈到了真理就是效果,詹姆士进一步提出了有用就是真理,杜威又把这种理论发展成为工具主义。
刘易斯则对此加以逻辑主义的改造,认为人的实际经验要经过先天逻辑系统的概念的分析才有明确的意义,而概念系统自身的取舍又要以其对经验的功效为根据。
在社会历史观上,实用主义哲学家大都不承认社会历史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反对去把握社会历史的本质。詹姆士认为,社会进化是由两种完全不同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是个人,个人凭借其独特的天赋,成为一切创始的和本原的力量。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它能够接受或拒绝个人的创造力量。历史中伟大人物的产生并不取决于社会和时代,而是个人生理和非社会因素造成的。
一旦环境容纳了伟大人物,他们就能象酵素那样发生作用,去改变社会的结构,重新安排社会关系,进而推动历史的发展。杜威认为,社会是由许多因素结合而成的共同体,决定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经济、道德、艺术、科学等等都是这些相互作用的因素的诸多方面。把任何单个因素孤立、突出起来,当作决定社会历史的力量的看法,对于理解历史是极端不利的。
他认为唯物史观就是这样,只把经济因素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因素,亦认为这是一种片面和绝对的看法。胡克对马克思主义展开了更猛烈的批判,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攻击无产阶级专政是“极权主义”、“暴君统治”。实用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米德从心理学和生理学角度出发,对人作出了行为主义的解释。他的社会行为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意识和自我是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的精神、自我是在社会交往行为中进化而来的。
社会就是个体之间的任何结合。这种理论虽然重视人的社会交往,但它没有进一步对这种交往的本质进行追究,很难形成一种对社会历史的科学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