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民国史辞典

扭秧歌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华民国史辞典》第241页(318字)

中国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源于北方农民插秧时所唱歌曲。以民歌小调伴舞,有跑、跳、走等形式,通称扭秧歌。

按风格可分三大类:山东型,欢快活泼;东北型,节奏强烈;陕北型,健壮有力。亦有设人物和情节者,如《唐僧取经》等,则近秧歌剧。抗日战争时期流行于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各地开展新秧歌剧运动,改革了秧歌的音乐表演、装扮等,注入不少现实主义的内容,编演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表现群众生产、学习等题材的剧目,深受群众喜爱,从而推动了新秧歌剧的蓬勃开展,为中国新歌剧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抗战胜利后渐向南方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传及各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