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什,约翰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968页(2624字)

【生卒】:1928~

【介绍】:

美国数学家,199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1948年毕业于卡内基理工学院,随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并于1950年获该校的数学博士学位。除在对策论方面作出突出的贡献外,还在纯数学方面作出许多杰出的贡献。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做过研究工作,现居住在新泽西的普林斯顿。

因其在非合作对策方面的贡献而与美国经济学家豪尔绍尼(J.C.Harsanyi)、德国经济学家泽尔腾(R.Selten)一起荣获199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纳什在非合作对策方面的贡献集中体现在他的博士论文《非合作对策》(“Non-Cooperative Games”,1950)之中,该论文被整理成两篇文章《N人对策的均衡点》(“Equilibrium Points in N-person Games”,1950)和《非合作对策》(“Non-Cooperative Games”,1951)分别发表在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论文集》和1951年的《数学年刊》之上。

纳什在其博士论文中给出并区分了合作和非合作对策。他对非合作的重要贡献就在于他把两人零和对策的解概念一般化,也就是在注意多个局中人和偏好任意的情形下,给出了一个一般性的解概念。这种解概念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点中,所有局中人的期望都得以实现,而且他们的选择都是最优的。纳什对他的均衡概念给出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基于理性的解释;另一种是基于统计总体的解释。依据理性的解释,把局中人视为理性的,他们都掌握着有关对策结构的完全(complete)信息,对策结构的信息包括所有局中人的对可能的对策结局的偏好,并且这种完全信息是一种公共知识,每个局中人都知道并且都一致。

由于所有局中人都知道有关其他每个局中人的策略选择和偏好的所有信息,因此他们就能算出在每个期望集中其他每个局中人的最优策略选择。如果所有局中人都预期同样的纳什均衡,那么没有任何人有改变其策略的激励。

纳什依据统计总体给出的第二种解释,在演化对策(evolutionary games)中非常有用。为了从理论上理解自然选择准则在物种内和物种间的策略互动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演化对策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后来,演化对策被广泛地用来解释经济社会的演化过程。除给出纳什均衡的解概念之外,纳什还证明有限个局中人的任意对策都存在着一个混合均衡策略。

许多有趣的经济问题,如寡头分析,均可归结为非合作对策,原因是企业之间一般不能达成限制贸易的约束合约,因为这样的合约违反贸易法。相应地,一个政府内特殊利益集团和公众之间的互动,如关于税收政策的设计也可视为一个非合作对策。

几乎在所有的经济学领域,纳什均衡都已变成一种标准的分析工具。在产业组织理论中研究企业之间的竞争时,纳什均衡分析更显突出。然而,为增进对复杂的策略互动理解,纳什均衡在经济政策的宏观经济学、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以及对外贸易理论和信息经济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非合作对策还诱导出一些新的研究领域,譬如,与重复对策理论相结合,非合作均衡概念成功地说明了制度和社会规范的发展。

然而,除其实用的一面外,纳什均衡概念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当一个对策有不止一个纳什均衡点时,均衡的判别标准就不能直接预见到对策的结局。这样的问题促使所谓精炼纳什均衡(Refinement of Nash Equilibrium)概念的发展。

此外,当根据理性原则来说明纳什均衡概念时,概念本身预先假设每个局中人拥有关于其他局中人详情的完全信息,此纳什均衡是理想化局中人情形下的均衡概念,要用它来解释到处表现为不完全信息的现实情形,仍有极大的局限性。

除在非合作对策方面的贡献外,纳什还发展了合作对策的一种基础解,通常称之为纳什“协商”(bargaining)解,由于这种解能够说明对策中的局中人怎样从非合作走向合作,因此,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经济理论分支学科之中。

此外,他还首创了一个被后人称之为纳什计划的研究工程,这个研究计划试图用非合作对策理论的结果来表述合作对策理论。

纳什发展的非合作对策理论,由于在分析策略互动中表现出极大的解释力,已被经济学家渐渐地接受并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之中,这引发了经济学中一场温和的对策革命。

参考文献:

王宏昌编译,1997,《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讲演集》(1987~199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E.van Damme & J.Weibull,1995,Equilibrium in Strategic Interaction:The Contributions of John C.Harsanyi,John F.Nash and Reinhard Selten,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vol.97(1).

F.Gul,1997,A Nobel Prize for Game Theorists:The Contributions of Harsanyi,Nash and Selten,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vol.11(3).

D.M.Kreps,1990a,Games Theory and Economic Modell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M.Kreps,1990b,A Course in Microeconomics Theory,Princeton University Prses.

D.Fudenberg & J.Tirole,1991,Games Theory,The MIT Press.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