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资本论》辞典

李斯特,弗里德里希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山东人民出版社《《资本论》辞典》第895页(1723字)

【生卒】:1789—1846

【介绍】:

十九世纪前半期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历史学派的直接先驱者。

他既是一个庸俗经济学家,也是一个政治活动家。1817年他任哥廷根大学教授,讲授经济学和政治学。1819年倡导成立德国工商业协会,致力于要在经济上把分散的德国各邦联合成一个统一的关税同盟。

1820年被选为国会议员。

以后,由于他尖锐地抨击德国的专制制度,被宣判监禁。1825年,他逃亡美国。

1832年,李斯特又以美国领事的身份回到德国。此后,他积极宣传自己的主张:德国必须发展工业,建立关税同盟,建设铁路和开凿运河。

他坚决反对自由贸易论者和容克贵族。

李斯特对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有较大影响。马克思任《莱茵报》编辑时,由于涉及小农问题和自由贸易与保护关税的论争,批判研究了李斯特的着作。所以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二卷序言中讲到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过程时指出:“在德国人当中,他只知道劳和李斯特,而有这两个人,对他说来也就够了。”(24·12)

李斯特对以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持否定态度,他责备古典经济学是“世界主义”和“个人主义”而忽视了国家的特点和作用。在他看来,各民族的经济都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和发展道路,不存在共同的、普遍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从而也不存在一般的、各国都适用的政治经济学,而只有研究本民族发展条件的国民经济学。李斯特的这种主张,反映了当时德国经济落后,无法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竞争,需要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的特点。

李斯特强调研究各国的特殊条件固然有一定意义,但他否认普遍经济规律的存在,却是完全错误的。

李斯特反对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他指责亚当·斯密的价值论,忽视精神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深地陷入唯物主义、狭隘观点和利己主义”。

他提出了一个“生产力论”,并把它与古典学派的价值论对立起来。他认为,斯密把劳动本身看成是财富的泉源是不对的,因为这只是许多深一层原因的结果。

在他看来,说财富起因于劳动,实际上起因于头脑和四肢。而问题在于,促使头脑和四肢从事生产的,是对个人有激励作用的精神力量,是使个人努力能获得成果的社会状况,是个人在努力中能利用的天然资源,是个人谋求未来的安全和幸福的动机。因此,他断言“财富的原因与财富本身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可以据有财富,那就是交换价值;但是他如果没有那份生产力,可以产生大于他所消费的价值,他将越过越穷”。

“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李斯特的这种说法,同样是为了证明德国有采取保护制度的必要。

尽管输入的商品比较便宜,也要尽可能在本国制造,以使本国的工业发展起来。但是,李斯特对生产力概念的理解是庸俗的。

他把“基督教,一夫一妻制,奴隶制与封建领地的取消,王位的继承,印刷、报纸、邮政、货币、计量、历法、钟表、警察等等事物、制度的发明,自由保有不动产原则的实行,交通工业的采用”,都说成是“生产力增长的丰富泉源”。这充分说明他的理论的唯心主义实质。

李斯特论证了国家对工业、农业、商业全面实行保护制度的必要性。他主张国家要积极干预经济生活,而国家制定的关税政策,则是“建立与保护国内工业的主要手段”。

为了替德国必须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作解释,他还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的学说,认为“从经济方面来看,国家都必须经过如下各发展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根据这个公式,经济发展各个阶段之间的区别,是以哪些部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而定的。

其错误在于忽视生产关系类型的区别,从而也就歪曲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过程。从这种错误的经济发展阶段论出发,李斯特宣称已处于第四阶段的德国应当实行保护关税,以迅速过渡到第五阶段,同英国争霸,向世界各地扩张。

李斯特关于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各个民族经济发展特殊道路的科学、关于德国实行保护政策的必要性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公式等理论,直接为罗雪尔等为代表的历史学派所继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