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意识形态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536页(876字)

政治、法律、道德、美学、宗教、哲学方面的观点和思想的体系。

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参见基础和上层建筑),它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部分,归根结底反映着经济关系。某种意识形态的斗争,是同对抗性社会中阶级利益的斗争相一致的。意识形态可能是对现实的正确反映,也可能是对现实的错误反映,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不科学的。反动阶级的利益会孕育出错误的意识形态,而进步阶级、革命阶级的利益则能促进科学的意识形态的形成。

克思列宁主义是真正科学的意识形态,它反映了工人阶级以及渴望和平、自由和进步的全世界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资产阶级哲学家中流行着一种关于意识形态与对待现实的科学态度互不相容的观点。

他们把意识形态看作是只反映某些集团、党派等的利益的一种主观的东西。因而企图把科学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别加以绝对化并使之相互对立起来,企图使哲学和科学实现所谓“非意识形态化”。这种种企图实际上只能归结到一点,就是使科学和哲学与阶级斗争相隔绝,就是贬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唯一能够对现实提出客观的、严格科学分析的意识形态的作用。70年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们为了同一目的,谈论起所谓“再意识形态化”,提出了他们的所谓“新的”意识形态来与马克思主义相对抗(参见“非意识形态化”理论和“再意识形态化”理论)。因此,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作斗争,与右的和“左”的修正主义作斗争,乃是科学顺利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思想相统一的必要条件。意识形态虽然在发展中归根结底要受经济制约,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内容一般不能直接作出经济上的解释,还表现为经济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会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平衡。此外,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还更多地表现为意识形态发展的内在规律的作用,特别是表现在那些离经济基础最远的思想领域中。意识形态之所以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发展受到一系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例如意识形态发展的内在继承关系,某些思想家的个人作用,意识形态各种形式的相互影响,等等。

上一篇:意识 下一篇:哲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