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管理艺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企业文化辞典》第75页(1280字)
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R·帕斯卡尔教授和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院A·阿索斯教授合着。
本书是美国研究日本企业管理的一本名着。并被美国一些着名大学指定为研究企业管理的必读书。
在该书中,作者提出了着名的“麦肯齐七S管理模式”,即:战略(strategy)、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s)、人员(ataff)、技能(skills)、作风(style),最高目标(superordinate goals)。
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如何获取和分配它的有限资源的行动计划或措施,借以达到预定目标;结构是指一个企业的组织方式——是分权还是集权,重视直线人员还是重视参谋人员,即在组织机构图上是怎样排列的;制度是指信息在企业内部是如何传送的,有些制度是正式的“硬拷贝”类型的,如电子计算机的打印输出和计划执行情况报表等,有些制度是非正式的,如会议的形式;人员是指企业内部整个人员的组成状况,如工程师、企业家、推销员、工商管理硕士等的构成情况;技能是指企业和它的关键人物的特长,他们所具有的竞争对手所没有的卓越能力;作风是指最高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队伍的行为型式,即他们在达到企业目标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性格,也包括企业的传统作风;最高目标(包括企业成员的精神、目的和共同具有的价值观)是指一个企业灌输给成员的重要意义或指导观念,或奋斗目标。
它不是指企业的长期经营成果,而是指能够将职工个人和企业目的真正结合在一起的价值观或目标。作者根据“七S管理模式”,并以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及美国的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为例,分析了美日企业文化的异同。
作者指出,美国企业过分强调前三个硬的因素,即战略、结构、制度。而日本企业则能兼顾其余的软因素,即人员、技能、作风和最高目标。
因此作者认为,“美国人的敌人’不是日本人或德国人,而是自己管理文化的限制。”这些限制包括:(1)人所处环境的性质,尤其是管理人员所必处的不清楚、不确定和不完善等环境的性质;(2)人存在的性质,尤其是在企业内部以人为客体(即作为生产上的可互换零件)和以人为主体(即作为独特、完整的人)的矛盾;(3)相互关系的性质,尤其是在公司生活中从属与独立的关系问题;(4)领导的性质,尤其是促使别人赞同企业目标的心理技能和行为方式;(5)精神或意义的性质,尤其是指导企业内部行为的信念,以及除了以时间与精力去交换金钱与权力之外所赋与的意义。
作者强调企业管理的整体性,认为必须把战略、结构、制度、人员、技能、作风和最高目标七个要素融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依靠的强有力的网络,才能使企业正常运转并取得成功。
作者也指出,一个国家的管理方法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传统背景,因而不能硬搬他国的经验,必须审慎地吸收和借鉴。
本书的中译本已由中国科学技术翻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