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

书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09:46:2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第170页(763字)

【生卒】:1799—1873

【介绍】:

字子贞,号东洲,晚号媛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历官福建、贵州等省乡试主考官及四川学政。后又主讲山东、湖南书院十余年。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工作,校刊《十三经注疏》,是一位正统派的汉学考据家。

又擅长书法,颇有声望。

宗李、杜、韩、苏诸大家,是宋诗运动的重要诗论家。着有《东洲草堂诗钞》三十卷、《东洲草堂文钞》二十卷等。

他的诗论集中见于《与汪菊士论诗》十九则、《题冯鲁川小像册论诗》十五则及《使黔草自序》等。他是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捍卫者和宣传者,在《题符南樵半亩园订诗图》中,就把“温柔敦厚”视为写诗的宗旨,要求诗人首先是一个“温柔敦厚”的人,才能写出“温柔敦厚”的诗。他说:“诗文不成家,不如其已也;然家之所以成,非可于诗文求之也,先学为人而已矣。”(《使黔草自序》)主张诗品和人品合而为一,强调作家主观上的思想意识修养是写好作品的先决条件。而他所谓的思想修养,又完全是从个人读“六经之义”,“潜心玩索,极意考究”而来。因此,他又提倡“诗文中不可无考据,却要从源头上悟会。有谓作诗文不当考据者,由不知读书之诀,因不知诗文之诀也”(《题冯鲁川小像册论诗》)。借考据把义理、词章合而为一,与桐城派的文论相一致。

他也强调诗要表现“真我”、“真性情”,其实质也就是要表现那种在孔孟道统和程朱理学的陶冶下所形成的,合乎封建纲常“孝弟忠信”一类的内容。

对“一切豪诞语、牢骚语、绮绝语、疵贬语,皆所不喜,亦不敢也”,甚至连诗文应有的艺术修饰,也加以排斥,表现了他保守的艺术见解,使他在诗歌的创作上,内容空虚,形式平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