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管理心理学词典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书籍:管理心理学词典 更新时间:2018-11-20 10:55:03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云南科技出版社《管理心理学词典》第264页(582字)

又名人格结构的PAC分析理论,由加拿大柏恩(T·A·Berne)博士提出。

这一理论的详细内容记载在他的专着《人们玩游戏》一书中。相互作用分析的基本理论认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换句话说,人格结构包括P、A、C三部分。

“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

通常表现为统治人的,训斥人的,以及其他权势式的作风,这种状态学自父母或其他权威人物。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P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凭主观印象办事,独断独行,滥用权威。

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成人”状态表现了客观和理智。这种人象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一样,从过去存储的经验中,估计各种可能性,然后作出决策。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行为表现为,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儿童”状态象婴儿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这种状态出自个人一时的感情冲动。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C成分占优势时,其行为表现为,无主见,遇事畏缩,感情用事,激动愤怒。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相互作用指的是两个或更多的人接触一段时间所发生的行为的改变。个体是用语言、符号、姿势和其他通讯手段而相互影响的。

上一篇:标准化倾向 下一篇:相互领导的原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