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理学人物辞典

柳宗元

书籍:心理学人物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8 11:11:2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天津人民出版社《心理学人物辞典》第58页(1051字)

【生卒】:773—819

【介绍】:

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生于唐代宗大历八年,卒于宪宗元和十四年。

其着作被编为《柳河东集》(又名《柳先生集》、《柳柳州集》)。

柳宗元从唯物的元气一元论出发,明确地提出了“天人不相预”的观点。这乃是其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在认识心理方面,柳宗元已初步认识到活动对于感知发展的作用,涉及到感知器官用进废退的原则。

他以视觉为例,指出眼睛的明亮,是以其与客观世界(太阳、月亮等)的不断接触为前提的;如果有目不用,久而久之就会“目之用废”,甚至于“索途冥行而已”(《柳河东集·附录》。他也论及思维问题,认为要“明道”即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就必须进行思维,如说:“凡居其位,思直其道”(《与韩愈论史官书》)。“谋则通于远而周于事”(《晋问》)。

柳宗元认为,情感是人“所不能免”的,音乐则是为了表达人情而产生的。他还对惧和忧两种情感作了具体的独特分析,撰写了《诫惧箴》和《忧箴》。在对待欲的问题上,他总的倾向是主张节欲,反对纵欲:“纵欲不戒,匪愚伊耄。”(《敌戒》)他还对一味追求名利的欲望进行了鞭挞。他用孔子所说“为之不厌”的话给“志”下定义,意即乐不知疲、持之以恒地去作,就叫做志。他认为具有坚强意志的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也能坚持下去,决不改变自己的操守;而且越是困难,越不改变操守,则一个人的意志也就越坚强。

他指出志与明必须结合。

意即一个人的意志必须受认识的指导,才能使行动不“迷其道”,“明至而志不挠”;同样,一个人的认识必须受意志的支持,才能使自己坚持正确的认识,“志至而不荡其性,脱其守”。因此,在实际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明以鉴之,志以取之”,把明确的认识与坚强的意志结合起来。

柳宗元一方面批评孟子、韩愈等把仁、义、忠、信等道德观念视为与生俱来的先验人性论,但另一方面却又肯定人的志向与聪明是由先天的气禀所决定的,从而陷入了另一种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他认为圣人与凡人在天性方面没有多大差别,任何人都可能发展为圣人。

他并且以子经人训练可以表演各种动作为证,提出:“故吾信夫狂之为圣也。”(《与杨晦之第二书》)关于培养和发展人性问题,他提出两点:一是要顺从人性;二是要不断努力。

上一篇:李翱 下一篇:心理学人物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