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医辞海上册

心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医辞海上册》第755页(946字)

病名。

指心脏的各种病证。《素问·藏气法时论》:“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有寒热虚实之分。心为火脏,主血脉,藏神,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病多因病邪内侵,或痰迷心窍,水饮凌心,或气滞血瘀,或心气心血不足所致。常见的病证有惊悸怔忡、心痛、不寐、多寐、健忘、昏迷、癫狂、癫痫、痴呆、百合病等,其病机为心病则神明失其所主,故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甚至谵妄,昏迷。它包括心神失养和邪气犯心两方面,因于劳倦伤脾,气血化源不足,或思虑过度,心血暗耗,气血不足以养心安神,失眠、健忘等由之而生。

《景岳全书·不寐》:“无邪而不寐者,心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当心暴失其养,神无所倚,就要发生神明涣散,意识模糊,乃至昏迷的重笃危象;因于温热、痰浊、瘀血等邪气犯心者,因邪扰心神,则神志不宁,心窍阻塞,则神机被遏,温病热入营血,内陷心包,可见心烦不寐,谵语。若煎熬血液,瘀热互结,闭阻心窍,则神昏谵语与唇青色紫并见。若因痰火扰心,则为胆怯而惊,恶梦纷纭,甚或狂躁。若心窍为痰浊蒙闭,神机不运,则多寐嗜睡,呕吐痰诞,甚或意识昏蒙,痴呆;另外心病因于血运不畅者,表现在鼓动无力、.血不养心,脉络痹阻三方面。

心之阳气不足,鼓动血液运行无力,血行凝滞,故出现涩脉,甚或心痛。若心血虚,心失所养,则心中筑筑而动是为怔忡,脉见结、代、促。若脉络痹阻、血流瘀滞,血不养心,则出现心痹,真心痛。

《脉经》卷6:“心病、其色赤,心痛短气,手掌烦热,或啼笑骂詈,悲思愁虑,而赤身热,其脉实大而数,此为可治。”《太平圣惠方·心脏论》:“夫心虚则生寒,寒则阴气盛,阴盛则血脉虚少,而多恐畏,情绪不乐,心腹暴痛,时唾清涎,心膈胀满,时忘多惊,梦寐飞飏,精神离散,其脉浮而虚者,是其候也。”又“夫心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阳盛则卫气不行,荣气不通,遂令热毒稽留,心神烦乱,面赤身热,口舌生疮,咽燥头疼,喜笑,恐悸,手心热,满汗出,衄血,其脉洪实相搏者,是其候也。”《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心主血、血即精也。心气原自有余,精伤而失血,心便不足,故血甚则神明湛湛,血衰则志气昏蒙。

凡火之有余,皆由血之不足,……”见心病各条。

上一篇:心脏骤停* 下一篇:中医辞海上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