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狼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现代本草纲目上卷》第155页(1163字)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

异名 五下西山、搜山虎(《中药大辞典》),矮红、隔山堆(云南),格枝糯(大理白语)。

基源 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大狼毒的根。大戟属全世界约2000种,中国约60种以上。

原植物 大狼毒Euphorbia nematocypha Hand.-Mazz.

历史 大狼毒载于《滇南本草》,谓:“大狼毒白绿秆有效,紫秆无效。”今云南民间应用。

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5~1m;全株有白色乳汁。

根圆柱形,下端渐细,通常不分歧,外皮黑褐色,内面黄白色。茎带紫褐色。

单叶互生,无柄;叶片窄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5~6.5cm,宽8~15mm,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花序顶生和腋生,1~3回三出分枝,最终分枝顶端有小苞片2片,顶端着生一具短梗的杯状聚伞花序,腺体扁宽椭圆形,红棕色;花淡黄色。蒴果圆球形,直径约1.3cm,外有软刺,成熟时3室开裂。花果期6~9月。

(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32页.0221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原野、山坡路旁,岩石缝中或向阳山坡草丛中。分布于云南。

。【生药】:

采集 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

全株含大戟乳脂,生物碱、皂甙、泽漆毒素。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19

【药性】:

性味 苦、辛,温。

有毒。 ①《滇南本草》:“温,苦、麻,有大毒。” ②《云南中草药》:“苦,温,剧毒。”

功效 泻水逐饮,止血,止痒。

主治 水肿,肝硬化腹水,淋巴结结核,跌打瘀血肿痛,皮肤瘙痒,癣疥,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撒敷或煎水洗 如确需内服,研末,0.1~0.3g。

使用注意 本品一般不内服,有大毒。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滇南本草》:“治疥癞疮:大狼毒、花椒,为细末,香油或油调敷搽。”

上一篇:大透骨消 下一篇:大烟锅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