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综合卷》第122页(465字)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作怯烈、怯列、客列亦惕、克哩叶特等。《辽史》称其为阻卜或北阻卜。《史集》载,古代其王有7子,皮肤黝黑,故称“克烈”。后诸子各成部落,自立姓氏。一说属突厥语族,一说属蒙古语族。《辍耕录》将其列于“蒙古七十二种”中。《元史》亦称其为“蒙古克烈氏”。辽金时,游牧于肯特山与杭爱山之间。下分克烈、只八斤、董合亦惕、撒合亦惕、秃别干、阿勒巴惕6部。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高,为蒙古地区强部之一。以游牧为主,并有农业萌芽。10世纪中,被辽征服。大安八年(1092),在首领磨古斯率领下举兵反辽,兵败,磨古斯被杀。其子忽儿札胡思承嗣,收集部众,势力复振。至其子王罕为部长时,发生内讧,兄弟分治,屡相攻杀,经蒙古部也速该(成吉思汗之父)支持复位,统一本部。曾联合铁木真(成吉思汗)先后击败蔑儿乞、塔塔尔、泰赤乌、乃蛮及诸部联军。13世纪初与蒙古部交恶对立,南宋嘉泰三年(1203)为铁木真所败,并入蒙古,逐渐成为蒙古族的组成部分。蒙古国和元朝时期,有不少将领和大臣出自该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