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要重视青春期教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科学普及出版社《人口与婚育知识手册》第59页(2047字)
青春是生命的春天,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宝贵的年华。这一时期是人体发育成长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不仅身体增长快,也是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出现男性或女性特征的时期。一些生理学家认为,从12岁到18岁左右,是人生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从性的萌发向性的成熟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生理心理、思想观点、品质道德、意志性格、情感情操等等,都处于新旧交替、充满矛盾、动荡分化的状态。对青少年来说,这个时期是孩子的最后阶段,也是成人的准备阶段。由于男女性别间的生理差异以及青春期内激素分泌较旺盛,此时期的性冲动及有关性的问题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诱惑力,从而构成了较大的心理负担。要针对这一时期的特点,关心、教育、帮助他们,使性的冲动升华导向智力的开发,把兴趣投向文体和娱乐活动中去,使他们尽早走上自觉成长的道路。否则,这一时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险关,教育引导稍有不慎,轻则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重则会毁坏他们一生的前途。
青春期教育,在国外一般称作性教育或爱情的卫生教育,就欧美一些国家来看,比较侧重于性知识本身的教育,不太注意与性爱有关的伦理道德教育。早在本世纪初,美国就有供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阅读的、有关性知识的书籍,如供12岁以下女孩阅读的《医生的女儿》;供12岁以下男孩子阅读的《幼年》;供15~18岁男女青年阅读的《发达成人生命问题》等等。在苏联,教育界普遍认为性教育的核心是性道德教育,而不是单纯的性卫生教育。日本当代不少教育家为了纠正过去单纯注重卫生教育的偏颇,也主张把性教育纳入人格教育的范畴。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总理就曾多次指出,“一定要把青少年性卫生教育搞好”,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春期教育更得到重视。1985年中共中央在《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要求,“中学(特别是初中,甚至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必须适时地以亲切严肃的态度教好生理卫生课,进行自尊自爱教育,防止早恋现象和其他失误。”
进行青春期教育,不仅能够使青少年正确掌握有关性的生理和心理知识,而且能够使青少年懂得性道德,分辨出什么是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友谊,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从而避免青少年因受腐朽思想的毒害,在无知和朦胧的性要求下做出错事来。同时,进行青春期教育,还能使学校风气良好,教育秩序稳定,有利于青少年未来生活的幸福及子孙后代的优生优育。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数千年的封建思想的残余影响,长期对性知识的封锁和对性教育的禁锢,把性和丑恶、下流等同起来,使人们对性的问题一向讳莫如深,严重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故很多学校的老师和家长不敢理直气壮地进行性知识和青春期教育。因此,由于缺乏性知识而导致性错误、性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如江苏苏北某煤矿在1985年年底就发生一起夫妇在新婚之夜,双双坠楼伤亡的案子,结果新郎当场死亡,新娘重伤休克。公安部门做了大量的侦破工作,毫无进展,直到新娘苏醒后,才道出了底细。原来新婚燕尔,夫妇首次同房,新郎迫不及待,新娘正值月经期间,不同意当夜进行,于是新郎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将新娘从四楼阳台推下,跟着自己也跳楼自杀。这起荒唐而真实的悲剧的导火线,显然是新郎对性知识的无知而造成的。
据学校和公安部门反映,目前各类刑事案件均有下降,而性犯罪案件却有上升,其中青少年所占比例较大。在这类青少年罪犯中,女性大多在14~15岁,男性大多在15~16岁。造成犯罪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性教育问题是铸成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许多对性行为充满好奇的男女学生,却不知由此而会引起女性的怀孕。更为可笑的是,天津市一位15岁的女中学生,因不懂得性知识,竟把一个男孩对她的拥抱,认为是有了性关系,对其家长讲出“我被强奸了”这样的话,并因此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开展青春期教育,涉及面广,影响重大,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要把青少年的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人生观教育为主,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才能够使青少年正确地处理友谊、爱情以及生殖和心理上的复杂的现象,才能在青春期教育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之,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特别是文化界、文艺界、出版界等等。更应注意出版的作品、书刊以及放映的电影、电视,要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年来,一些描绘变态感情以及渲染、美化中学生早恋的文艺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已经使一些青少年受到不良影响。家长和教师要尽早发现和劝告自己的孩子、学生不要去看这类东西,并向他们推荐健康有益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