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简明家庭中医药便览》第372页(4386字)

茶原产我国,饮茶习惯也起源于我国。我们曾经搜集世界许多民族语言发音中,茶的语音许多是与普通cha的发音近似,也有一小部分与福州、漳州方言da、die或dei发音相似。显然,饮茶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尔雅》郭璞注称:“早采者为荼(《本草衍义》作茶),晚取者为茗。”陆羽《茶经》称:“一日茶,……四曰茗……。早采日茶,次曰……晚曰茗。”现时,茗只作为书面语言,一般均称茶。

茶叶一般都经特殊制作、干燥、储备应用。除非茶乡,各地茶叶都自市场购买。因其制作、产地、质量,茶有许多规格,除红茶、绿茶两大系以外,北方人喜欢饮用茉莉花熏过的花茶,西北地区习惯饮用茶砖(砖茶),西南一代赏用沱(坨)茶,都不是以叶而是以制作成块的形式出现。有以产地名者,如丘、井、武夷、云雾、天柱、蒙顶、建茶、祁红、婺绿、黄山云雾、庐山云雾;有以形状名者,如雀舌、毛尖、麦颗、乌龙茶、铁观音、珍珠、团茶;有以采收时期名者,如雨前、火前、露芽、谷芽。

茶,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茶叶疗效的物质基础。虽然也有个别验方要求特定的茶叶品种,但一般家庭似无必要过分强调。

1、包幼迪1958年报告:茶叶浸液对各型痢疾杆菌都有抗菌作用。抑菌效价与黄连不相上下(中华医学杂志1958;(5):472~473)。周馥殿等同年报告:红茶、绿茶体外实验都对各型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上海中医药杂志1958;(3):38~39)。陈小英报告:茶叶对各型痢疾杆菌都有抑制及灭杀作用,绿茶作用大于红茶(南京药学院学报1958;(5):12~16)。1959年,邵济钧等的报告则指出:六种不同品种茶叶对痢疾杆菌的作用有显着差别,以茉莉大方最强,珠兰烘青、龙井和茉莉花茶次之,而广丁和湖红则未有明显抗菌作用;泡剂比煎剂的抗菌作用稍强(1959;(2):7~10)。这些研究证明许多用茶治痢验方的科学性。

《证类本草》卷13引《食医心镜》治赤、白痢及热毒痢:“好茶一斤(原作片,依《普济方》卷211及《本草纲目》卷32引文校改),炙,捣末,浓煎一、二盏。吃,差。如久患痢,亦宜服。”后世许多治痢验方与此同类。

《浙南本草新编》验方:治菌痢,绿茶叶研末,加蜜水制成绿豆大丸剂,每次3g,每日四次,连服七天。第二军医大学内科教研室:用六级龙井茶叶制成绿茶丸治疗菌痢,每次2g,每日四次,连服七天。80例一个疗程后,94%直肠取样细菌培养转为阴性。平均2.1天里急后重消失;3.2天腹痛消失;2.5天大便性状改善;约20小时退热,认为其疗效与氯霉素相似(中医杂志1959;(8):21~22)。

刘增臣1959年报告:治疗痢疾,重庆沱茶6g,用150~200ml开水冲泡一次,如此每日三次,五至七天为一疗程。30例中,最快12小时,最慢五天症状消失,平均2.4天;最快两天,最慢七天,平均四天治愈(中华内科杂志1959;(7):681)。

五十年代,国外曾有报道,用小剂量绿茶治疗101例急、慢性痢疾,1%绿茶煎剂饭前口服,每日四次,成人每次100ml,儿童每次1~2茶匙。或浓度增至10%,剂量减少十分之一。这一剂量实际可能比我国一般饮茶的量还要少。治疗后,95例(94.1%)恢复健康(上海中医药杂志1958;(3):40)。国内有人报告,少数病人用茶叶治疗后,有轻度头晕、兴奋失眠、心跳、恶心、呕吐、多尿、便秘等,认为平素饮茶少或所用茶液浓度过高有关。结合上述国外经验,是否可以考虑对这一类病例减少剂量或茶液浓度。

治疗胃肠炎、肠炎、小儿腹泻:

江西九江轻工纺织机械厂治疗急性胃肠炎20例,50%茶叶煎剂40ml,一日分四次服;小儿用10%煎液,1~5岁20毫升,5~10岁30ml,10~15岁40ml。15例一大内症状消失,5例两天内症状消失(江西医药1965;5(4):766~767)

又,100%茶叶煎剂,每日2~5ml,日服3~4次,治疗急性肠炎87例,治愈率90%以上,平均两天治愈。慢性肠炎12例,4~21天后,10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中药大辞典》)。

又,杨中学治疗婴幼儿腹泻25例,一律给绿茶粉1g,分3次服。痊愈22例(88%),无效2例(8%)。总有效率92%。平均2.8天治愈(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78;(2):51)。也有人用茶叶煎剂治疗2岁以下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21例,全部治愈,平均住院6天(《中药大辞典》)。

2、茶叶中含有茶碱及咖啡因。咖啡因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消除疲劳。茶碱及咖啡因可直接兴奋心脏、扩张冠状血管。因而在疲劳、困倦时,一杯香茶往往会使人精神倍增,思路敏捷,唐代人卢仝有诗赞茶:“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对于茶的安神醒脑作用,描绘入微。《备急千金要方》卷26谓:“令人有力,悦志。”《随息居饮食谱》:“清心神,醒睡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解渴。”恰可为之注解。至于饮茶是以清茶好,还是浓茶好,则看个人的体质,习惯而定,不好划一。

徐佐夏等1944报告,观察3种茶叶:绿茶(不发酵茶)、青茶(铁观音,半发酵茶)、红茶(发酵茶)浸出液对蛙和蟾蜍心脏的作用,认为三者对于心脏均有增速心搏、增强心室收缩的作用。作用强度:绿茶最强,红茶最弱(药学通报1955;3(7):310)。

茶叶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B2、C和E以及维生素P样物质,储钟禄等报告:“大多数绿茶的维生素含量比红茶高。用普通泡茶方法所得茶水,其维生素B2含量为茶叶原含量的52~100%,平均80%;维生素C的含量等于茶叶原含量的53~100%,平均79%。说明泡茶损失的维生素量极少。”

人在高温环境下劳动,常可表现为衰弱无力,心悸、胸闷,血压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大量出汗而口渴,钠、氯等电解质丢失,需要及时补充水、电解质,也需要一定的清醒、兴奋、强壮等治疗。前述茶叶的成分、作用证明茶叶在防暑降温中具有重要意义。高温环境下劳动,饮用含0.2%食盐的绿茶水有较好的效果。

3、茶剂是中药的一个特殊剂型,也称药茶,其特点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沏、泡,后代茶饮用的特殊用法,一般不必煎煮。这一类茶剂的处方中不一定都有茶叶。《普济方》卷259有9个药茶方,5方中没有茶叶。但也有一部分称为茶的,和汤剂一样煎煮,煎煮后,不分次数,而是代茶饮用。这一类茶剂中,大多数有茶叶。

含茶叶或以茶叶为主的茶剂验方:

(1)唐《外台秘要》卷8引《千金》“疗卒头痛如破,非中冷,非中风,其病是胸膈中痰,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吐之则差,方:但单煮茗,作二、三升许(唐制,一升约594ml),适冷暖饮三升,须臾探吐。探吐毕,又饮。能如此数过,剧者须吐胆汁乃止。不损人,渴而则差。”这种治法很特殊,但吐法治痰厥头痛并非绝无,《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241吐一切有余疾,茶调散(一名二仙散)立法相类:瓜蒂二钱(清制,一钱约4g),好茶一钱,为末,每服二钱,齑汁调服。

(2)《普济方》卷259石膏茶:治伤寒头痛烦热,用石膏二两(捣末,一两约37g),紫笋茶(研末)。以水一中盏,先煎石膏末三钱,煎至五分,去滓,点茶服之(点茶,即点滴入茶水中。此处,应是先煎茶水后,点入石膏水。紫笋茶为茶之一种,可以好茶代之。)

(3)《良朋汇集方》验方:

①治伤寒无汗方:用白糖、茶叶,入水熬数十沸,服下,汗出即愈。

②治红白痢疾方:用生姜、茶叶、白糖三味等分,熬水作茶服,即止。

③治赤白痢方:用龙牙草(仙鹤草)五钱(清制:一钱4g),陈茶一撮,水煎服。

④治生冷多伤脾胃:砂仁(需自中药店或调料店购买)煎茶常服。

(4)《药膳食谱集锦》验方:

①姜茶饮:绿茶、干姜丝各3g,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盖好盖,温浸10分钟,代茶频频饮用。治急性肠胃炎、吐、泻、烦躁等症。

②绿茶蜜饮:绿茶5g,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盖盖温浸5分钟,再调入蜂蜜适量。趁热频服。每日3~4次。治细菌性痢疾。

③糖蜜红茶饮:红茶5g,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盖温浸10分钟,再调入蜂蜜、红糖适量。趁热频频饮用,每日三剂,饭前用。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病。

④姜茶乌梅饮:生姜10g洗净,切丝;乌梅30g用剪刀剪碎;绿茶5g,共放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盖温浸半小时,再入红糖适量。趁热顿服,每日三次。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⑤菊槐绿茶饮:洁净的菊花、槐花、绿茶各3g,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5分钟。频频饮用,每日数次。治高血压症。

⑥苦瓜茶:鲜苦瓜1个,切开上端,去瓤,装入绿茶,挂通风处阴干后,将外部洗净,擦干,连同茶叶切碎,混匀。每取10g,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半小时,频频饮用。治疗中暑发热、烦渴、小便不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