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固定点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计量专业工程师手册》第196页(2300字)

理想纯金属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是同一值。实际上,金属中或多或少总是含有一定杂质成分,溶于纯金属中的杂质会改变主体金属的熔化或凝固温度,使之升高或降低,视其杂质成分而定。这样,金属的液、固相平衡温度就不是单一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尽管现代科学使金属提纯技术大为提高,有些金属的纯度可达99.9999%或99.99999%。但对精密测量而言,特别是对于计量基准,金属中的微量杂质是不容忽略的。

图4.7-1是两种互溶金属A与B的二元相图。

图4.7-1 两种互溶金属A与B的二元相图

在固相线与液相之间的区域为液固相共存的区域。TA为理想纯金属A时的溶化和凝固温度。TB为理想纯金属B时的熔化和凝固温度。金属液态组分为L0时,温度下降到T1金属开始凝固,此时,金属固相组分为S1。当温度继续下降到T2时,金属完全凝固,此时,固态组分为S2,液态组分为L2。因此,液态组分为L0的金属,其熔化、凝固温度不是同一值,而是一个温区,即由T1到T2

金属的相平衡温度不仅与其本身的纯度有关,同时与实验技术密切相关。与坩埚本身的材料、填装时外来物的污染、高温下气体的影响、金属的熔化速率及冷却速率均有关。实验中常使用凝固温度曲线。这是由于凝固曲线更容易复现,特别是开始凝固时固态组分杂质较少。获得凝固曲线的冷却过程应极为缓慢,以便固相中的杂质有足够的时间扩散,而不造成固相杂质浓度梯度。杂质在液相中的扩散率远大于固相扩散率,因此,缓慢的冷却过程不会造成液相的浓率梯度。若冷却速率过大,大于液相中杂质的扩散率,那么,在固液界面上排出的杂质浓度高于液相中的杂质浓度,对于图4.7-1左侧的情况,界面杂质浓度升高,将使熔点下降值加大,即产生过冷。

金属凝固点容器有两种。一种用于接触测温,即用于电阻温度计或热电偶。另一种用于辐射测温,凝固点容器形成黑体空腔,结构较为复杂。图4.7-2为用于电阻温度计的金属凝固点装置。坩埚用高纯石墨制造,为防止氧化,坩埚密封在装有惰性气体的坩埚杯中。

图4.7-2 用于电阻温度计的金属凝固点装置

典型的黑体式金属固定点容器如图4.7-3所示。该固定点容器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坩埚由纯石墨制造,纯金属为Cu、Au、Ag或Al。

图4.7-3 黑体式金属固定点容器

【参考文献】:

[1]师克宽等,过程参数检测,中国计量出版社,1990。

[2]王江,现代计量测试技术,中国计量出版社,1990。

[3]鲁绍曾,现代计量学概论,中国计量出版社,1987。

[4]赵琪 原遵东等,用于ITS-90的直流光电温度比较仪,计量学报(1990),Vo1,11,No.4,P.241。

[5]H.Preston-Thomas,The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of 1990,CCT BIPM,1990

[6]蒋思敬、姚土春编,压力研究。

[7]M·K,若霍夫斯基着,李燕、黄国政等译,压力和疏空计量技术。

[8]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of 1990,CCTBIPM,1990。

[9]Techniques for Approximating The International Temperature Scale of 1990,CCT BIPM,1990。

[10]王魁汉,温度测量技术,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1。

[11]沈正宇、王凤诚,从计量保证方案(MAP)谈一等标准水银温度计的检定质量,第二届全国温度测量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P340-345,1990。

[12]压力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JJG,1008-87。

[13]知久明、金田良作等合编,房景富、韩慧文、袁先富译,压力测试仪器的管理。

[14]许第昌编,压力计量测试。

[15]蔡武昌等编,流量测理方法和仪表选用指南。

[16]川田裕郎等编着,流量测量手册。

[17]苏彦勋、盛健、梁国伟编着,流量计量与测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