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标准化专业工程师手册》第9页(1320字)
标准本身是信息资源的一种,是生产力要素之一。当标准与适当的生产力要素结合时可以产生新的生产力。标准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1.标准化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之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科学技术的成果发展生产力的效果是惊人的。70年代以来工业生产率的提高有60~80%是依靠科学技术。一项新的科技成果开始应用于有限的范围之内,经过验证,制定成为技术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应用。例如,美国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制定出高清晰度彩色电视的标准,使得高清晰度电视在本世纪末初步普及成为可能。
在新技术领域,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超前标准化使新技术的推广速度大大加快,促新兴产业建立和发展。例如有关光纤通信的标准,有关产品数据描述和交换的标准(STEP),都分别促进了光纤通信事业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工程等的发展。
对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是一项促进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迅速提高的得力措施。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行“双采”工作,使我国产品打开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出口额连续多年大幅度增长,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
标准化又是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催化剂。例如我国航空工业制定并贯彻热工艺方面的先进标准,为达到标准要求,配套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了产品质量,具备了承担国外航空产品转包生产的条件,不仅大量创汇,而且带动了国内航空制造业的发展。
2.标准化是实现专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前提。
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协作配套关系越来越广泛和越来越复杂,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的连续性和节奏越来越强。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必须以技术上的协调和管理上的协调为基础。而标准正是实现这种协调的手段。例如,六十年代美国载人登月“阿波罗计划”,参加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达42万人。包括飞船和运载火箭的整个系统有700多万个零部件,2万多家公司参与协作,投资300亿美元,历时11年完成全部任务。美国宇航标准化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协调作用。
3.标准化是保证质量、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增强市场竟争力的关键措施之一
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在竟争力的提高。通过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模块化等手段,可以缩短产品研制周期,迅速推出市场需要的各种产品。同时通过设计、制造、工装工艺、检验试验,包装运输等过程的标准化,使产品质量稳定;通过质量管理标准化使企业保持生产优良产品的能力。标准化可以降低成本,法国的统计资料表明可以降低10~15 %。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无疑具有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