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制定人员的素质要求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标准化专业工程师手册》第140页(1387字)

标准制定人员的素质对制定标准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人员,不可能制定出高水平的标准。标准制定的组织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选择具有较高素质、能胜任标准制定工作的人员。参加标准制定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1.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标准是技术和管理活动的依据,它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就难以对标准所涉及的技术与管理问题有深入的理解,提出正确合理的要求,保证标准内容的全面、完整、准确、无误。所以,参与标准制定的人员,必须较全面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并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和独立完成任务的经历;对国内外有关科研动态、生产技术水平、技术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具备评价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合理性的能力。

2.有必要的标准化和法规知识

由于标准是行动的准则,与法规关系密切,它是一种特殊的技术文件,不具备必要的标准化知识,对标准化的性质、作用、要求以及相关法规不了解,就很难制定出好的标准。因此,参加标准制定的人员,必须了解标准化的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本专业主要的基础标准、国内外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标准以及国内外主要的标准化出版物、标准文献;了解并能应用标准化法律、法规以及国际贸易中有关标准化的法规性文件;了解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方法;熟悉标准制定的原则、程序和要求。对于编制组负责人要具有组织制定有关标准的能力。

3.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由于标准的性质和作用,它经常要被许多技术文件所引用,有些标准还常被有关法律、法规引用,甚至成为有关法律的组成部分。因此,标准制定人员必须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使标准在文字叙述上简明、准确、逻辑严谨、通俗易懂,便于人们掌握和运用,避免对标准条文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4.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是制定标准必不可少的两项工具。只有具备一定外语能力,才能直接阅读国外有关文献,了解国外动态和水平,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充实标准的内容。特别是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要将标准内容直接移植转化为我国标准,如果没有一定外语水平,就难以保证标准内容准确无误,计算机在制定标准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仅要应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而且计算机辅助制定标准的技术也逐步得到应用。所以,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制定标准的两项基本功。

5.具有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责任心

由于制定标准是一项十分繁杂、细致的工作,任何微小的差错都会给标准实施带来困难,起草过程中还需要不厌其烦地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因此,参加制定标准的人员必须具有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责任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