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标准化的对象和工作程序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标准化专业工程师手册》第243页(7425字)
1.综合标准化对象的确定
综合标准化要涉及很多部门,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延续较长时间。所以,选择综合标准化对象、确定任务要非常慎重,要结合国民经济或新产品发展的需要,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的可行性论证,经过必要的程序和相当级别的主管部门批准。选择和确定综合标准化对象的准则如下:
(1)应选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或国防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的产品。例如列入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点产品,以便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2)应选择产品结构比较典型完善、能带动建立标准的结构和参数系列,带动零部件的统一化和系列化,带动建立相应类别产品标准体系的产品;
(3)应选择有助于将标准化工作引导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重要方面和最先进的水平上来的产品;
(4)要考虑实施该类产品综合标准化所具有的资源和可能性。
2.综合标准化的规划
综合标准化对象初步确定后,就应按照对象产品的研制和总的进度安排进入规划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综合标准化工作进行剖析和系统综合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订出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完成综合标准化的前期准备和决策工作。
(1)资料收集和分析
该阶段的开始,必须搜集与综合标准化对象有关的信息资料,对该类产品的国内现状和国外水平进行分析对比,对未来进行预测,以便据此建立综合标准化的目标体系。
综合标准化预测的内容包括:分析未来时期使用部门对产品的需求及能够达到的技术水平;分析和对象产品有关的各部门科学技术发展前景和环境;分析过去年份标准化工作的进展速度、方向和拥有的资源。
图9.3-2表示了开展综合标准化系统工程的主要程序。
图9.3-2 综合标准化的主要程序
(2)建立综合标准化目标体系
目标是一切工作和决策的出发点。所以通过对比分析,明确和建立目标体系是综合标准化前期系统分析的重要环节。综合标准化的目标体系应包括对象产品达到的目标和标准化的目标。例如彩电的综合标准化,就提出国产电视机要保证整机达到现有引进组装线生产的电视机的质量水平,整机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应达到15 000小时以上,保证直通率达到90%以上等等,并且制定出彩电研制生产用的成套标准。
综合标准化总的目标应分解落实到各层次、各专业,只有各层次、各专业的目标达到了,总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3)目标体系可行性分析
目标体系初步建立后,应进行可行性分析,这项工作和建立目标体系可交叉进行。
可行性分析的主要根据是预测所得全部信息和现有实际情况调查的结果。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
a.技术水平的可行性分析。分析的依据是世界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先进标准,国内现有设备、技术水平、研究成果等信息。建立目标体系所有的预测技术都是可行性分析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b.资源分析。包括能够投入的经费,现有标准数量、水平及能作为标准试验验证的设备水平和数量,能投入的技术人员的水平和数量等;
c.适时性分析。包括开展工作的时机是否最为有利,有关各方态度和认识是否基本一致,差距有多大。
可行性分析的结果应该成为调整目标体系的根据,所以目标体系的建立和可行性分析虽然作为前后两个阶段,但其工作往往可以适当交叉,是一个不断修正、迭代的过程。
(4)编制综合标准化体系表
①提出综合标准化体系方案
综合标准化的目标体系应转化为保证达到上述各项目标而制定和贯彻的标准文件体系。为了将以上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层次标准中去,首先要进行对象产品功能结构的系统分解;然后通过分解,画出综合标准化对象的功能结构系统和相关要素图,合理确定制定标准、开展综合标准化的范围和综合的深度。图9.3-3即是某大型复杂产品功能结构系统和相关要素图。
图9.3-3×××系统的功能结构系统和相关要素图
但产品的功能结构系统并不等于标准系统。某一类产品的综合标准体系除了要适应该产品功能结构体系外,还应从标准化本身所具有的规律、特点和要求出发,充分考虑标准体系本身的综合性、协调性、结构的优化和简化,考虑综合标准化整体效果最佳。此外,综合标准化体系表所必须的全部标准,既要包括最终产品的技术标准,有关的配套制品、设备和仪器、原材料、元器件等物质性要素的标准,也要包括管理、技术各专业方面非物质性要素方面的标准。
对于复杂的产品系统,为了使综合标准体系表的层次结构更加清楚,参考前面所述功能结构系统分解图把复杂产品划分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综合体、如前述图9.3-3那样的大型复杂系统就可分解为一级综合体(1.1××系统),二级综合体(含2.1总体,2.2发射地面设备,2.3通讯指挥系统)及更多个三级综合体(子系统),而每一个综合体都对应于一个综合标准体系分表。图9.3-4即为×××综合体的标准体系分表。为了进一步展开,分表中每个方框都对应于一个包括若干项标准的项目明细表。项目明细表的格式如表9.3-1。产品的综合标准化体系表即由总表、各级分表和项目明细表组成。
图9.3-4×××综合体标准体系分表
表9.3-1×××标准项目明细表
和标准级别相对应,综合标准化体系表中应包括三级标准,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部门)标准和企业标准。
编好产品综合标准化体系表的关键是要针对产品总的目标和技术要求,参考产品功能结构系统分解图表,考虑标准体系本身的规律,选择适当数量的配套标准,并将它们配置在一定的层次上,同一层次有关标准的内容范围划分、技术衔接关系要有初步设想和说明,以便在标准制定时能体现内容范围和技术要求的协调一致,保证结构优化。
由于综合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组织制定、贯彻这些标准和建立这个系统需要巨大人力、物力,综合标准化体系表方案的优劣影响着投资及其费用效益。因此,编制综合标准化体系表时,应提出几个满足边界条件的可行方案,以便比较择优。
②方案的优化
优化分析的目的是求目标函数的极值,这个目标函数在综合标准化标准体系这样一个人工概念系统中体现为最大效益和最低的费用成本。
标准体系表的效益、满足标准化对象的程度,比较难于定量计算,特别是体系表方案论证阶段,所列标准尚未具体制定出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等的效益无法估计。但不同方案对保证产品研制、生产、使用需要的程度,还是可以进行定性比较和推理分析的。此外,分阶段、分层次优化,缩小优化的范围,降低优化分析的难度,可能更适合我国目前的技术状况。
为了使方案的优化更准确和科学,我们应研究建立优化分析的模型,逐步做到定量化。
③方案的评审
应组织有关专家包括产品研制、生产、使用、管理方面及标准化方面的专家,对经分析优化的综合标准化体系表进行评审。要从综合标准化所要达到的目标、标准体系本身的总体协调性和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制定标准的投入和预期的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评审。
因为标准体系方案是关系到大量经费投入和目标是否能实现的关键性文件,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所以有时组织多次反复评审也是必要的、正常的。
(5)制定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
①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的作用和地位
为了指导制定和贯彻综合标准化体系表中所有的标准,实现综合标准化目标,必须编制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它是指导综合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文件。
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是一种指令性文件,它在达到预定目标前一直有效。它在整个标准化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同规划和计划文件的关系见图9.3-5。
图9.3-5 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的作用和地位
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的内容包括:对最终产品和相关要素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的要求;需要制修订的全部有关文件;工作的执行期限;工作人员、工作机构的组成;编制和贯彻全部标准技术文件的措施等。计划大纲中每一项标准的制定应和产品研制、生产进度协调并充分体现超前性。
②编制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的依据
编制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的依据是标准化对象的研制要求、生产计划和综合标准体系表。在综合标准化体系表中,凡可采用现行标准的项目不再列入计划。列入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的项目仅仅是体系表中需要重新制定或修订的项目。
为了使计划大纲所规定的全部工作能及时得到执行,保证所需的资源和经费,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的任务应同各部门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任务结合起来。
为了保证计划大纲所规定任务的可行性,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应同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相结合,以保证主要产品在技术水平、质量指标及产品种类方面的统一。
③编制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的步骤
a.拟制、协商和审批计划大纲的结构;
b.编制计划大纲草案;
c.协调计划大纲草案;
d.编制计划大纲最终草案并提交审批。
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要通过协调,保证研制和生产最终产品的部门和企业同提供原材料、配套件等配套部门或单位保持时间上的协调。在确定大纲各单元的制定和实施期限时,凡最终产品研制或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材料、配套制品、技术、工艺、检测设备、工具等标准应超前制定,这些要素是保证综合标准化对象达到预定目标的前提条件,对最终产品的水平和技术经济效果都具有决定性影响。过去,由于实际上没有制定超前标准,临时凑合、折衷,使得最终产品的技术、质量目标不能按要求全部实现。
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要对系统剖析和综合的结果作出解释和说明,在批准前,它是向领导和决策者提出的书面报告和建议。为此,在提交批准的计划大纲草案时应附有说明书和实施大纲的建议。
3.综合标准化规划的实施
实施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是达到综合标准化目标的具体实践活动。它包括缺项标准的制定,标准的贯彻实施,还应对整个综合标准化进行技术经济效果分析。实施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需要有相应的机构或工作系统完成指挥、协调和监督检查等管理职能,涉及一系列物质保障条件。关于标准的编制和贯彻实施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已在前面几章作了详细论述,这里仅结合综合标准化的特定任务,对有关管理的渠道、物质条件保障及监督评审几方面的一些特殊问题略作概述。
(1)标准制定和贯彻的管理和渠道
综合标准化既有标准编制任务、又要组织标准贯彻实施,是涉及许多专业、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协调工作量大复杂性高。为了保证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应根据计划大纲规定的任务和协调所涉及的范围,成立相应级别的权威领导协调机构和办事机构。在原苏联,对于全国范围内的重要产品的综合标准化项目,这项任务是由全苏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的。
计划大纲中所列标准制修定任务的实施要通过现有各级标准化计划管理渠道。首先要将制修订任务按标准的级别分别列入各级标准化长远规划,然后按规划和急需、配套原则列入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部门)标准、企业标准的年度计划,并且按管理渠道由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职能部门按正常的标准制修订、审批发布程序下达计划,组织制定发布。
在组织上述工作中要注意充分发挥综合标准化的特点,在安排标准制定项目的进度时,要考虑对象产品的需要,要和对象产品的研制或生产进度协调,一般应在标准使用前完成制定任务,还要考虑按系统性、整体性原则通筹安排。
因为标准的贯彻实施是通用标准在特定的产品中的应用,应充分结合具体型号的性能要求、经费、进度、风险等约束条件和限制。所以这项工作只有充分发挥总设计师的决策领导作用,充分发挥设计师系统所有成员在设计、试制、试验到定型各个环节中的作用,自觉地贯彻标准才能做好。
(2)实施综合标准化所需的物质条件
实施综合标准化所需的物质条件包括人、财、物等,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通过标准化对象,依托一定型号产品的研制和有关部门来解决。
标准的编制,前已述及,主要通过各级标准化行政主管职能部门渠道来安排解决。
标准的贯彻实施要成立相应的标准化工作子系统或职能机构来负责。在新产品研制中,标准化工作子系统或职能机构应纳入新产品设计师系统的序列;对于成批生产,则应纳入工厂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工作系统。
标准制定中所需经费除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拨给一定补助经费外,有关试验验证应尽可能结合研制或生产任务进行;贯彻实施中所需各类物资、仪器、设备宜列入企业研制和生产计划渠道,利用现有条件,所需费用在科研费和生产成本中列支。
(3)计划大纲实施中的评审和监督
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是指导整个综合标准化工作最基本文件,在大纲任务完成之前,它一直有效。它的内容既包括要求制定和贯彻的标准系统,又包括实施的计划进度和组织技术措施。因此,抓住计划大纲实施中的评审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明确为达到预定目标需要作哪些改进,是完成综合标准化任务的有效管理途径。
①评审的内容
a.目标评审。即总的目标体系在阶段工作中,在标准的编制中是否已经贯彻和达到;
b.计划进度评审。检查、评审大纲的任务是否已经列入相应级别的标准制修订计划,是否列入各单位和产品研制生产计划,检查计划的进程和协调程度。
还有其他技术内容的评审。
②评审点的设置应贯彻的计划原则
a.依存性原则。即综合标准化大纲的评审点和产品研制、生产的设计评审点的设置应协调一致,以便把综合标准化工作作为产品研制、生产计划的组成部分来评审。这样做,结合得紧,针对性强和效果好;
b.独立性原则。即在和对象产品一起综合评审过程中,还要单独评审综合标准化的某些专门内容,如标准制定进度、质量、协调性等。要事先列出综合标准化评审的内容细目,设计出评审用的表格,以免综合标准化的评审内容被忽略。
③评审的结果应写出相应的文件,填写规定的表格,必要时按规定程序修改综合标准化计划大纲。评审工作应根据评审内容和阶段,视需要邀请使用部门或标准化工作系统上一层次的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