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危害因素的防护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焊接技术手册》第840页(1467字)
1.弧光防护
(1)设置防护屏。防护屏应选用不燃材料(如薄钢板)制成。其表面应涂上黑色或深灰色油漆,其高度应不低于1.8m,下部留有25cm流通空气的空隙。
(2)采用不反光且能吸收光线的材料作内墙饰面,以减少弧光的反射。
(3)隔离防护。采用埋弧焊代替明弧焊或对焊接弧光强烈的焊接区采用密闭罩加以隔离,以减少或避免弧光伤害。
(4)个体防护。包括穿工作服,戴面罩、护目镜等。
护目镜必须符合GB3609·1-83规定。护目镜的遮光号是由可见光的透过率大小来决定的。可见光透过率越大,遮光号就越小。遮光号从1.2到16共分19档,推荐使用的遮光号见表15-25。
表15-25 焊接滤光片推荐使用遮光号
2.热污染防护
焊接电弧及预热工件的高热,会造成施焊场所的热污染,尤其在容器、狭小舱室等的内部焊接时更甚。其主要防护措施是:
(1)通风;
(2)改革工艺;
(3)隔热;
(4)采用送风面罩等。
3.射线防护
在一般的焊接方法中,不存在放射性防护问题。只有当采用射线探伤及电子束焊接时,才应重点防护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其主要防护措施是屏蔽防护。在钨极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作业时,如果采用不含放射性钍的钨棒,就可以防止射线的危害。否则,在集中存放钨棒时,要装入有盖的铅盒内;打磨钨棒时要防止吸入放射性粉尘而引起内照射。
4.高频防护
当焊接或切割采用高频振荡器引弧时,可能产生高频电磁辐射的危害,其主要防护措施是:
(1)工件必须良好接地,以降低电磁辐射强度,接地点与工件愈近,接地作用愈显者。
(2)正确选择振荡频率,从安全卫生学角度看,引弧性能最佳的频率是20~60kHz。
(3)减少高频电作用时间。通常在引弧后的瞬间(10s以内)切断振荡器电路,可以使高频电磁辐射减少到“危害性不大”的程度。
(4)降低作业现场的温、湿度。
5.噪声防护
焊接作业中噪声主要来自等离子弧、旋转式直流弧焊机、碳弧气刨、风铲铲边、锤击钢板及振动消除应力等。其防护措施首先是隔离噪声源,如采用专门的工作室等;其次是改进工艺,如采用矫正机代替锤击钢板;第三是采用个人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