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世界工会联合会(世界工联)?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会工作手册》第1078页(5352字)
世界工会联合会(简称世界工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成立的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际工会联合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各国工人阶级要求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法西斯主义的愿望日益发展。在前苏联工会和其它各国工会的共同努力下,1945年2月6日在伦敦召开的世界工会代表会议决定建立世界工会组织。同年9月25日至10月9日,在巴黎召开了世界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世界工联的章程,选举了领导机关,正式建立了世界工会联合会。当时世界各国主要的工会组织,除美国劳工联合会外,都加入了世界工联。它的建立实现了世界各国各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工会的广泛团结,但其内部矛盾也在不断发展。1948年3月,英、美工会以世界工联拒绝讨论马歇尔计划为由,召集了“马歇尔计划国家工会会议”,成立了“欧洲复兴计划工会咨询委员会”。1949年1月,世界工联举行执行局会议时,英、美(产业工会联合会)、荷3名执行局委员借口世界工联反对马歇尔计划,退出了会议,随后又宣布退出世界工联。在英、美工会的策动下,共有29个工会相继退出了世界工联。1949年12月,这些工会在伦敦成立了“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英、美等工会退出后,世界工联一度受到削弱。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工会和一些取得民族独立的国家的工会参加世界工联的工作,使世界工联有了新的发展。60年代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论战也波及到世界工联。由于坚决反对将国际性群众团体作为推行一国外交政策的工具,从1966年12月起中国工会停止参加世界工联的活动。但前苏联工会仍推行把苏共对外政策强加给世界工联的作法,使世界工联内部矛盾继续发展。意大利总工会将自己同世界工联的关系先是从正式会员降格为“联系会员”,最后于1978年3月正式退出世界工联。接着法国总工会也反对世界工联“根据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考虑行事”,要求它“进行深刻的改革”,并在1978年世界工联“九大”时宣布,“决定不再为世界工联总书记职位提出候选人”,使世界工联成立以来的总书记职位第一次不由法国人担任。一些工会多次在世界工联的会议上提出,处理世界工联内部关系的指导方针应是“严格尊重每个工会的自治”,并要求“世界工联领导机构的人选应轮流担任”。世界工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1986年9月16~22日,在柏林召开)出现了“革新”的“新风”;强调“对话和谅解的气氛”、“民主的”和“建设性”的讨论。会上有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就本国的工会问题做了自我批评。前苏联工会代表也根据苏共“二十七大”的精神,在会上谈到了“工会自治”的问题。
世界工联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紧接在前苏联工会“十九大”之后,于1990年11月13日至20日在莫斯科举行。大会通过了《九十年代的工会战略》的主题报告,强调世界工联要“更新”,要以“新的思想”对世界尤其是对劳工世界里所发生的各种新变化作出敏锐的反应”;强调世界工联要成为一个维护世界工人利益的单纯工会组织,不再过问政治性问题;强调世界工联独立于任何国家和政党,是对话的论坛和协调机构并要求同自由工联对话。大会根据主题报告的精神,对世界工联章程作了相应的修改,将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进行阶级斗争等提法改为反对剥削与压迫、消除扩张主义等等;强调会员团体一律平等,要发挥地区性机构和产业工会国际的自由性等等。大会调整了世界工联的领导班子,原总书记扎卡里亚改任主席、由前苏联工会全国总联合会国际部长扎里科夫任总书记,新设副总书记一职,由法国总工会总书记克拉苏基担任。
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后,世界工联在东欧各国的会员团体除波兰全国工会协议会外,或自行解散或改变名称,均已不再是世界工联的会员。1990年,世界工联在非洲的有些会员团体宣布退会。同年12月20日,全波工协在参加世界工联“十二大”后也宣布退会。1991年8月30日,前苏联工会全国总联合会宣布“中止”在世界工联的会籍。另据世界工联总书记扎里科夫在1991年10月宣称,世界工联最近已恢复了同阿尔巴尼亚工会联合会的关系、与全波工协建立了“联系会员”关系、吸收了捷克和斯洛伐克私营部门雇员全国工会为新会员、并与捷克和斯洛伐克工会中心建立了工作关系。
1990年,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议会决定要求世界工联总部撤出布拉格,经世界工联多方交涉,捷外交部于1991年3月正式照会世界工联宣布撤回捷议会的上述决定。但在1991年8月,捷克和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哈维尔签署命令,再次再求世界工联将总部撤出布拉格并停止在捷的一切活动。
其成立时间是1945年10月3日。会员有21400万人(1989年6月)。
在联合国经社理会,粮农组织,国际劳工组织,贸发会议组织,工业发展组织及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中享有甲级非政府组织咨询地位。
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自1990年“十二大”起改为每5年举行一次。理事会由代表大会选出,是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权力机关,每18个月举行一次会议。主席团由主席、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财政管理委员会主席、各产业工会国际总书记组成,每5年开会二至三次。书记处由总书记、副总书记及若干名书记组成,负责日常工作。在哈瓦那、新德里、大马士革、布拉柴维尔和巴黎五地各设地区局,在纽约设驻联合国观察员办事处。各地区局由分管的副主席和书记组成,处理与各国总工会的关系,负责工会教育和组织声援活动。另设11个产业工会国际。
总部所在地是布拉格。
机关刊物有:《世界工会运动》月刊,用多种文字出版。《闪光》,不定期(约一周一期),用英、法、俄文出版。《新闻公报》,不定期,主要刊载声明、抗议、支援信电等。此外,还不定期出版专题性刊物,以及地区性刊物《亚洲工人》和《舆论》(非洲)等。
主要政策有:主张和平与裁军。认为裁军可以防止另一次世界大战,可改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改善工人群众的福利并可帮助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坚持争取全面彻底裁军特别是核裁军。支持第三世界人民反帝、反殖、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是“克服经济落后”、“征服不发达”。认为发展中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联盟在反对剥削和奴役的斗争中具有战略意义。主张发展中国家走“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并接受苏联的援助”。在1990年11月的“十二大”上,根据国际形势特别是东欧形势的变化,修改了章程,将“进行阶级斗争”、“与帝国主义进行斗争,最终消除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等条款,改为“与一切形式的剥削和压迫进行斗争”,“为争取最终消除扩张主义而奋斗”。主张采取紧急措施阻止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继续恶化,首先是解决外债问题,根本的办法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并制定本国的发展政策。主张暂缓交付直至不定期缓交外债本息,也可停付外债本息。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及政治独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国际合作:改革货币、金融制度;发展无歧视的贸易关系,并且在原料价格与制成品价格之间建立公平合理的关系。世界工联支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通过罢工来保卫他们的经济社会要求、工会自由和民主权利。认为只有通过工人和工会充分参与和制定的、同跨国公司的全球计划针锋相对的民主计划,才能解决失业问题。强调各国工会和国际工会组织加强统一行动以维护工人和工会的权利。在1990年11月的“十二大”上,认为科技革命及产业结构改革给工人处境带来不利影响,“要求工会更加积极地在企业和产业范围内进行干预”。特别强调要同自由工联对话,发展国际工会统一行动。认为保护工人利益、保障社会进步和正义,争取真正的国际经济合作,建立世界和平,保障工会自由和人权,这些仍然是工会的基本任务。整个人类面临重大的挑战,要求国际工会运动实现新的团结,以适应时代的要求。1991年1月17日爆发海湾战争后,世界工联下属的农林工会国际和五金工会国际于1月19日发表联合声明,谴责美国对伊拉克的武装干涉;要求立即停止战争,伊拉克自科威特撤军,所有外国军队撤出海湾地区;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会议取消678号决议中有关允许使用武力的条款,通过一项和平解决冲突的新决定,召开一次中东问题国际会议。世界工联认为1989年东欧局势的剧变是“新的历史性的选择”;认为东欧工会变化的特点是深刻的民主化进程,是会员行使其不可割让的权利;它还认为工会与政党及其它力量的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符合世界工联章程中的独立概念;工会的活动集中在维护工人的权益方面是正当的。对于1991年苏联发生的“8·19事件”,世界工联于8月21日发表新闻公报,表示完全支持苏联工会全国总联合会的立场,呼吁各方力量表现最大程度的克制以避免流血,通过民主和宪法的程序解决所有问题,并表示支持苏联的工人和民主力量。
其主要活动有:1986年1月1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在2000年全面销毁核武器倡议后,世界工联立即发表声明表示欢迎。它再次要求美国“同意全面禁止核试验,并着手进行裁军谈判”。它还认为,“进行关于销毁全部核武器的谈判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停止执行在外层空间布置这些武器的任何计划”。并呼吁自由工联及其它国际性、区域性工会组织促进所有国家工会争取全面销毁核武器的联合行动。此后在它的历次领导机构的会议上,均重申这一要求。1986年9月,世界工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就和平、裁军问题通过“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美国总理里根和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信”,并专门组织重要工会领导人代表团,要求会见上述三位领导人。世界工联为支持第三世界人民和工人反对外来干涉,维护民族独立与主权、争取民主与人权,反对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以及争取经济独立的斗争,开展了多种活动。其中包括在80年代同非洲工会统一组织等区域性工会组织以及一些国家的工会组织共同召开声援巴勒斯坦、南非及纳米比亚工人正义斗争的国际会议,以及有关非洲及拉丁美洲外债问题的国际会议或支持有关的倡议等。世界工联于1989年4月在捷克的帕尔蒙成立了国际工会环境保护委员会,以协调反对环境污染的工会活动。此外,世界工联或直接出面,或支持一些工会组织召开地区性或专题性的国际工会会议,例如青工、女工的会议等。1990年11月世界工联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根据1989年以来国际形势和国际工会运动发生的变化,决定“调整它的活动形式与方法,它的结构和优先考虑的一些问题”,决定侧重地区性和专题性、产业性活动。1990年12月,在非洲工会统一组织举行“五大”期间,参加会议的世界工联、阿拉伯工联、世界劳联和非工统四家的总书记就海湾危机举行会晤,一致反对海湾爆发战争,并发表联合公报,要求伊拉克和外国军队都撤走;尊重海湾地区各国人民的主权和自决权;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中东地区的所有决议包括巴勒斯坦人民自决权的决议;在联合国支持下召开国际会议解决中东地区所有争端,有关各方包括巴解组织都有权参加会议。
中国工会是世界工联的创建者之一,并积极参加了世界工联的各项活动。1949年在北京举行亚澳工会会议后,在北京设立了世界工联亚澳联络局(1958年撤销)。1963年,世界工联发表攻击中华全国总工会反对美英苏三国核禁试条约的声明。1966年12月世界工联第十六届理事会会议(索非亚)通过攻击中国的决议,并阻止中国代表发言,剥夺中国代表团出席会议的权利。为此,中国代表团发表抗议声明后退出会场。接着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声明,指出世界工联必须撤销反华决议,否则不参加其会议。此后,全总未再参加世界工联的活动。但世界工联在其理事会中仍保留中国的席位,并将中华全国总工会列为它的会员组织。80年代,世界工联主要领导人同中国工会领导人在国际会议上有过接触。中国工会的代表先后参加了世界工联参与发起或由它组织的声援巴勒斯坦、南非及纳米比亚人民及工人的国际会议,以及世界青工会议和世界女工会议。世界工联机关刊物《世界工会运动》征得中国工会的同意,于1989年转载和刊登了中国工会的文章。1987~1990年,世界工联下属的运输、能源、纺织、公务员、食品、商业、五金等工会国际的领导人前往第三国时均曾顺访我国。世界工联下属各工会国际如能源、农林、五金、食品、商业、教育等国际产业工会组织都先后邀请我国有关产业工会派人出席它们的代表大会或国际会议。1990年4月,世界工联总书记扎卡里亚出席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0届亚太地区会议时拜访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同年11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派观察员代表团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工联第十二次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