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药物的作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85页(2787字)
外用药物种类繁多,在治疗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药物,按其性能常用者可归类如下。使用时注意药物浓度和剂型,不同的浓度和剂型,其作用可完全不同。
1.清洁剂 用于清除病变处的渗出物、分泌物、脓液、痂皮、鳞屑及污物等。常用的有2%~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植物油和液体石蜡等。
2.保护剂,具有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防止外来刺激的作用。这类药物作用温和,本身无刺激性。常用的有植物油、滑石粉、氧化锌粉及淀粉等。这些不溶于水的粉末并有止痒、干燥、收敛、消炎等作用。
3.润滑剂 具有润泽皮肤,使干燥和皲裂的皮肤恢复正常,并有脱痂、去屑作用。常用的有凡士林、豚脂、羊毛脂、植物油及液体石蜡等。
4.收敛剂 对蛋白质有凝固沉淀作用,使组织间隙缩小,减少渗液,促进炎症消退。常用的有0.2%~0.5%醋酸铅溶液,3%~5%醋酸铝溶液、0.5%硫酸铜溶液和2%明矾溶液等。
5.止痒剂 主要对感觉神经末梢起麻醉作用或使局部皮肤表面有清凉作用而分散痒感,从而起止痒作用。常用的有5%~10%苯唑卡因,1%达可罗宁,0.5%~5%薄荷脑、1%~5%樟脑、1%麝香草酚及1%~2%石炭酸等。
6.抗菌剂 具有抑制或杀灭细菌作用。常用的有1%~2%龙胆紫液、3%~10%硼酸、0.1%~0.5%雷弗奴尔、0.1%黄连素、1∶5000~8000高锰酸钾、0.5~1%新霉素、1%~2%诺氟沙星及0.3%环丙沙星等。
7.抗真菌剂 具有抑制或杀灭真菌的作用。常用的有5%~10%水杨酸、6%~12%苯甲酸、10%~30%冰醋酸、10%十一烯酸及十一烯酸锌、5%~10%硫磺、2%~3%克霉唑、1%益康唑、2%咪康唑、2%酮康唑、1%联苯苄唑、1%噻康唑及1%特比萘芬等。
8.抗病毒剂 对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常用的有疱疹净,0.1%~0.5%溶液治疗疱疹性角膜炎,20%霜剂治疗疣,40%二甲基亚矾液治疗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0.1%膦乙酸、2%~5%无环鸟苷、0.1%~3%肽丁胺等治疗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和疣;1万~1.5万单位/毫升干扰素治疗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等。
9.杀虫剂 具有杀灭疹螨、虱及蠕形螨等寄生虫的作用。常用的有5%~10%硫磺、1%丙体六六六、10%优力肤、20%~25%苯甲酸苄酯、2%甲哨唑及20%~25%百部等。
10.抗免疫反应炎症药物 皮质类固醇激素外用有显着抗变态反应炎症及止痒作用。如有细菌感染,应与抗细菌药物混合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湿疹、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常用的有1%氢化可的松、0.25%强的松龙、0.03%地塞米松、0.1%去炎松、0.05%肤轻松、0.1%氯氟舒松、0.025%倍氯米松及0.05%卤美他松等。长期外用此类药物可引起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及萎缩纹等,尤其是含氟的皮质类固醇激素,特别是强效制剂或封包更易发生。通常不宜用于面部。长期大量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通过皮肤吸收而引起全身副作用。
11.角质促成剂 促进血管收缩,减轻炎症渗出和浸润,使表皮的角化恢复正常。主要用于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常用的有2%~10%焦油类药物、2%~3%硫磺及0.1%~0.5%蒽林等。
12.角质剥脱剂 能使角化过度的角层细胞松解脱落。主要用于治疗角化过度性皮肤病。常用的有6%~15%水杨酸、6%~15%雷硝辛、20%~30%冰醋酸、20%~40%尿素、0.1%~0.2%维甲酸及α-羟酸等。
α-羟酸,又称果酸或水果酸,是一类可由天然果品或其他植物中提取的有机酸,有些也可人工合成。品种繁多,常用的有柠檬酸、苹果酸、葡萄酸、羟基乙酸、乳酸、丙酮酸、葡萄糖醛酸、酒石酸、杏仁酸、β-羟丁酸及甘醇酸等。α-羟酸在低浓度(5%~10%)时可减少角朊细胞的内聚力,使角质细胞粘连性减弱;高浓度(10%~20%)有表皮细胞解离性,使角层细胞松解、脱落。更高的浓度有一定腐蚀作用。由于α-羟酸的这些作用,已被广泛用于美容化妆品以及某些皮肤病的治疗。利用其低浓度去除角层表面的角质细胞,因而可以改善皮肤干燥、粗糙、灰暗、瘙痒及细小皱纹等,使皮肤光亮、润泽。中浓度可治疗粉刺、色素斑等,高浓度可治疗角化过度性皮肤病及各种疣赘(包括老年疣和日光性角化病)等。
13.腐蚀剂 有凝固组织蛋白、破坏组织的作用。用于腐蚀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及赘生物。常用的有30%~50%三氯醋酸、硝酸银棒、20%~纯石炭酸及20%以上的水杨酸等。
14.细胞毒类制剂 具有细胞毒性作用。用于治疗银屑病、病毒疣、癌前期皮肤病及皮肤癌等。常用的有0.02%~0.05%氮芥、0.5%~10%5-氟脲嘧啶,0.25%~1%秋水仙碱、0.01%~0.1%喜树碱、10%羟基脲、0.1%~2%氨甲喋呤、10%~25%足叶草脂及0.5%足叶草毒素等。
15.遮光剂 具有吸收部分紫外线或阻止紫外线通过而起到防光作用。防止光线损伤和用于某些光感性皮肤病的防光。常用的有5%~10%对氨基苯甲酸、3%二羟苯酮、5%二氧化钛及3%~5%奎宁等。
16.脱色剂 有去除色素沉着作用,其脱色作用可能与阻断酪氨酸、酪氨酸酶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有关。常用的有3%氢醌、15%~20%壬二酸及1%~2%曲酸等。
17.制汗剂 减少汗液分泌。常用的有20%~30%氯化铝、10%~纯的乌洛托品、2%~10%戊二醛、5%~10%甲醛及2%~5%明矾等。
18.渗透剂 又称透皮剂或透剂。对治疗药物有促进渗透作用。常用有丙二醇、二甲基亚矾、二甲基替甲酰胺及月桂氮革酮等,尤其是后者,在1%~5%浓度即有很强的透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