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奶者结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155页(994字)

本病又称副痘。是由于接触病牛的乳房而感染假牛痘病毒所致的皮肤病。多见于挤奶或屠宰场工人。

〔诊断要点〕

一、潜伏期1周~2周。

二、好发于接触部位如手背、手指、腕部或前臂,以左侧为多见。

三、皮损早期为绿豆到黄豆大小红色扁平丘疹或丘疱疹,有时可见靶样损害,中心红色、外有一白色环,其外再绕以红晕。后期可出现水疱、脓疱,逐渐形成坚实、暗红色结节,中心呈脐窝状,进一步发展成乳头瘤状肿物,有的类似化脓性肉芽肿。

四、局部淋巴结肿大,无全身症状。

五、本病为自限性疾病,2周~4周可消退。

〔鉴别诊断〕

一、传染性软疣 主要发生在儿童,病变主要分布在躯干,皮疹一般较小,以米粒大小为多,而且数量较多。无职业史,损害很少发生在手上。

二、化脓性肉芽肿 常有外伤史,一般为单发,损害不发生水疱,一开始即为结节或肿物,易出血。病程无自限性。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隔离病牛,牛舍用20%石灰水或1%甲醛液消毒。

(二)挤乳时要防护,如戴橡皮手套等。

(三)流行地区挤奶者或屠宰工人,可肌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进行预防。

二、全身治疗

本病有自限性,损害消退后不留痕迹。故一般不需要全身治疗,如有继发感染,可选用适当抗生素,予以治疗。

三、局部治疗

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