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445页(856字)

本病是以面部起米粒大至绿豆大结节为特点的皮肤病。病因不明,过去曾认为是结核疹的一种,而近来多数学者认为与结核可能无关。可能是脂质的一种肉芽肿样反应,有人认为可能是结节病的一型。

〔诊断要点〕

一、多见于中青年。

二、好发于面部,特别是眼睑,面颊部及鼻部两侧。

三、皮损为米粒至绿豆大结节,呈淡红或紫红色,群集或散在、质软,用玻片压诊中央可呈苹果酱色,部分皮疹还可融合成堤状。皮疹消退后部分可遗留小的萎缩性瘢痕。

四、无自觉症状。

五、本病发病急剧,但病程缓慢,2年~3年内可自愈。

六、病理变化 真皮中下层有结核样结节,可见干酪样坏死,有的血管内有血栓。

〔治疗〕

一、本病有一定自限性 经数月或数年可自行消退,抗结核治疗无效。

二、皮质类固醇激素 全身用药,一般有明显效果,但停药后易复发,而长期用药又易产生副作用,故应慎重选用。一般强的松20毫克/日~40毫克/日,明显有效后减至维持量。需维持数月或更长时间。

三、四环素 可试用治疗本病。05克日4次口服。

四、中医药治疗

可用扶正消毒饮随证加减治疗,黄芪20.0克,当归9.0克,银花15.0克,公英15.0克,紫花地丁15.0克,野菊花9.0克,连翘15.0克,日1剂水煎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