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西肉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582页(2063字)

本病又称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原因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巨细胞病毒感染和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二型。

(一)经典型

1.主要见于50岁以上,男性居多。

2.好发于下肢,其次为上肢、躯干、头颈、会阴等处皮肤。可累及口腔及内脏器官。

3.损害初起为大小不一、紫色或淡蓝色的斑片,以后形成结节或斑块,质硬,晚期可破溃、出血、结痂。

4.自觉瘙痒、灼热或疼痛。

5.病程缓慢。可因肿瘤累及全身,出现恶液质、出血、脏器功能损害而死亡。10%~20%死亡者平均存活9年。

(二)艾滋病型

1.多见于25岁~50岁。

2.可发生于任何部位,颈、躯干、上肢多见,下肢较少。内脏受累更常见。

3.损害多发,初起为红色、紫色或棕色斑疹,一般较小,常小于1厘米,以后可形成结节或斑块。1/3病例口腔发生损害,40%病人伴淋巴结肿大,内脏受累多见。

4.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41%病人存活18个月。

二、病理变化 有两类主要病理变化:(1)梭形细胞形成:纵横交错排列,含有血管裂隙。(2)血管形成,内皮细胞显着。两种组织变化混合存在或以一型为主,另外可见红细胞外溢和含铁血黄素沉积。

〔治疗〕

一、手术疗法 适用于早期较小的局限性损害。

二、放射疗法 皮肤损害对放射治疗较敏感。较小的局限性皮损可选用浅层X线治疗、电子束治疗及90锶敷贴治疗。

三、化学疗法

(一)损害内注射化疗药物 适用于数目较少的局限性损害。

1.长春新碱 生理盐水稀释成0.1毫克/毫升~0.2毫克/毫升,每个结节注射0.02毫克~0.2毫克,每次总量不超过3毫升,每2周1次。

2.博莱霉素 生理盐水稀释成5毫克/毫升~10毫克/毫升,每个结节注射1毫克~3毫克。如1个月后仍残留肿瘤组织,可再注射1次。

(二)全身化疗 适用于泛发性和内脏器官受累的卡波西肉瘤患者。

1.单一化疗 长春碱类:长春花碱0.1毫克/千克或长春新碱0.05毫克/千克~0.075毫克/千克,每周1次静脉注射。经典型约90%获完全或部分缓解,缓解时间长,一般治疗后数周见效。艾滋病型疗效差,仅约25%缓解,易复发。

2.联合化疗 主要用于单一化疗难以缓解的病人,特别是艾滋病型卡波西肉瘤患者。由于联合化疗毒副作用更大,尚有医源性免疫抑制危险及增加条件感染机会,故应慎用。通常避免于经典型患者,因这类病人的年龄较大,应用联合化疗的危险性大于肿瘤增生对生命构成的威胁。一般可选下列2种~3种药物联合应用:放线菌素D、长春花碱或长春新碱、氮烯唑胺、博莱霉素、阿霉素、甲基罗氮芥等。如方案之一,第1天静脉注射阿霉素40毫克/平方米~50毫克/平方米体表面积;第1天~5天静脉注射氮烯唑胺(DTIC)200毫克/平方米体表面积;第1天加用长春新碱2毫克静脉注射。重复应用需间隔28天。

四、干扰素疗法 目前有二种重组干扰素已用于本病治疗,即Referon(IFN-α 2a)和Intron(IFN-α 2b),具有抗增生、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用于艾滋病型,临床疗效为30%~40%,完全缓解率高于长春花碱。缓解时间持续6个~12个月。采用皮下注射,开始每日一次剂量18×106单位,出现疗效一般在治疗后2周~12周,有效后需每周注射1次维持治疗。每日注射较小剂量(如2×106单位~5×106单位)有时也有效。

本病易复发,无论何种治疗,在皮损消退后,应认真随访,追踪观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