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624页(4148字)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1981年才被人们认识的一种新的性传播疾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导致一系列条件致病微生物感染和肿瘤发生的致命性综合征。

HIV是逆转录病毒,目前已发现2种,即HIV-1和 HIV-2,它们对人体辅助性T细胞(T4)具有特殊的趋向性,侵入并破坏T4,使其数量逐渐减少,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从HIV感染到发生AIDS是一种较长的过程,需经几个月到10年或10年以上。HIV导致免疫功能进行性紊乱,AIDS是这种紊乱过程中的晚期表现。

AIDS病人及HIV携带者是艾滋病的传染源。已经证实血液、精液和宫颈分泌物有传播作用,乳汁也能使婴儿受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有:(1)性传播(同性或异性性接触);(2)血液传播:①输入了含有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②静脉药瘾者,共用被HIV污染的针头及注射器;③移植或接受了HIV感染者的器官、组织、骨髓或精液;④使用了被HIV污染的医疗器械或生活用品(如修牙器械、牙刷、剃刀等),也可经破损处传染;(3)母婴传播。

〔诊断要点〕

一、感染史 婚外性接触、同性恋、两性恋、性乱者;静脉药瘾者、接受血液或血液制品者;性病患者,特别是有生殖器溃疡的性病患者以及父母患AIDS的儿童。

二、潜伏期 儿童平均12个月,成人平均29个月,有的可长达10年以上。

三、HIV感染之初,多数人很长时间无症状,其中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一过性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而后又呈现无症状者。此时主要检测HIV抗体证实。一般在感染后5周左右出现HIV抗体阳性,也有短自2周~3周,长至数月者出现阳性。

四、慢性淋巴结病 有持续性淋巴结肿大,非腹股沟部位,数目在3个以上,直径>1厘米,持续3个月而原因不明者。

五、非特异性全身症状 如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腹泻、疲乏、盗汗、体重减轻10%以上而原因不明者。

六、神经系统症状 如记忆力、判断力等识别能力的改变,痴呆、脊髓病、末梢神经病等查不出原因者。

七、二重感染 常见的感染有卡氏肺囊虫肺炎、慢性隐孢子虫病、弓形体病、类圆线虫病、念珠菌病(口腔、食管、支气管和肺)、隐球菌病、组织孢浆菌病、鸟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炎、口腔毛状粘膜白斑、带状疱疹、复发性沙门菌血症、诺卡氏菌病、结核及疣等。

八、肿瘤形成 常见的肿瘤主要为kaposi肉瘤、非何杰金淋巴瘤、大脑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等。

九、慢性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十、实验室检查

(一)免疫功能缺陷指标 T4数目减少,T4<200/微升,T4∶T8<1。

(二)条件致病性感染的病原体检查。

(三)HIV抗体检测

1.筛查试验 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

2.确证试验 上述试验如发现阳性标本,必须进行确证试验。主要用蛋白印迹试验(Wes tern blost test)或放射免疫沉淀法(RIP)。

附:中国艾滋病诊断标准

(一)HIV感染者 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法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证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est)等方法复核确诊者。

(二)确诊病例

1.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近期内(3个~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C1个月以上。

(2)近期内(3个~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次~5次)1个月以上。

(3)卡氏肺囊虫肺炎(PCP)。

(4)长波济肉瘤(KS)。

(5)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

2.若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一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i,CD4细胞计数下降。

(2)全身淋巴结肿大。

(3)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治疗〕

到目前为止,本病尚无特殊疗法,即尚未发现能在临床上根除HIV的药物或疗法。因此,当前的治疗主要给予抑制HIV的药物、免疫增强剂、治疗条件致病性感染、抗肿瘤治疗以及支持疗法等,使之减轻痛苦、延长寿命。

一、抗HIV的药物

(一)叠氮胸苷(AZT) 能抑制逆转录病毒、阻断HIV的复制。能延长病人的存活期,并增进生活能力。每次100毫克,每日5次或每次200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静脉注射。

副作用 主要为骨髓抑制,如白细胞减少、贫血等。

(二)双脱氧核苷类药物

1.双脱氧肌苷(dideoxyinosine,ddI) 作用机理与AZT相同,比AZT更有效地作用于感染的不同部位,AIT耐药株对ddI敏感。体重>60千克,每次200毫克,每日2次口服;体重<60千克,每次125毫克每日2次口服。

副作用 周围神经病变、胰腺炎及肾损害等。

2.双脱氧胞苷(dideoxycytidine,ddc) 与AZT类似,单用并不优于AZT或ddI。用量为0.375毫克/次~0.75毫克/次,每日3次。

副作用 疼痛性周围神经病变、口炎和皮疹等。

目前主张联合治疗,如AZT+ddI;AZT+ddc;AZT+无环鸟苷;AZT+α-干扰素等。

二、免疫调节剂 如白细胞介素-2、r-干扰素、白细胞衍生的免疫调节剂(IMREG-1)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SF)等。

三、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感染的治疗 根据不同感染的病原体选择相应的合适药物或疗法。

四、抗肿瘤治疗 如发生肿瘤,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疗法、放射疗法、免疫疗法或化学疗法等,或者综合治疗。

五、支持及对症疗法 如休息、疗养、饮食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尽可能改善患者的进行性消耗。

〔预防〕

一、宣传和普及艾滋病的预防知识,了解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及预防方法。

二、避免与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

三、加强教育,不进行婚外性接触。

四、提倡使用阴茎套,避免肛交。

五、使用血液、血液成分及血液制品,必须检测HIV抗体。

六、对供血、器官、组织及精液者应进行HIV抗体检测。

七、不共用注射器和针头;手术器械、牙用钻头及其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

八、不共用牙刷、剃须刀及剃发刀等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九、艾滋病或感染HIV的妇女应避免妊娠,出生的婴儿应避免母乳喂养。

十、医疗人员接触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时应加强防护。

十一、加强入境检疫,严防艾滋病传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