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骨伤科手册

腘窝囊肿

书籍:骨伤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骨伤科手册》第326页(1816字)

腘窝囊肿也称贝克囊肿,是腘窝内滑液囊肿的总称。腘窝内滑液囊很多。腘窝囊肿多数发生在半膜肌腱滑囊和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的滑囊,并常与关节腔相通。除外还可发生于股二头肌、半腱肌、韧带和关节囊。

【病因病理】

腘窝囊肿有原发和继发两种:

原发性:膨胀的滑囊起源于关节腔,而关节本身并无其它疾病。最多见于儿童,常为双侧,但不一定同时发生,切除后有复发倾向。有些儿童易患滑囊膨胀病,其原因尚不清楚。

继发性:大多数患者到成年才首次发生腘窝囊肿,常继发于关节的某种疾病,主要为骨性关节炎,其次也见于半月板有关的关节紊乱,特别是内侧半月板的后角。此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也可继发此病。

【诊断】

1.腘窝囊肿可发生于儿童与老年人,儿童发病的为先天性所致,两侧对称。老年人发病有时与膝关节病变如骨性关节炎有关。

2.腘窝内隐袭性肿胀,伴有机械性伸膝或屈膝运动障碍,疼痛较轻,紧张膨胀感明显。有时感到膝关节无力、软弱。

3.体征:腘窝部可见有张力性的有波动的肿物,大多位于膝关节后中线的内侧部位。触诊时早期无压痛,有波动感,与皮肤不粘连,表面光滑。膝关节伸直时肿胀最明显,张力增高而变硬;屈曲时缩小或不见,张力降低而变软。囊肿与关节腔相通者,用手挤压囊肿,可将囊内液体挤入关节囊内,肿物则消失,放手使膝部伸直囊肿又出现。

4.X线检查:X线片可以看到在腘窝有一个球形的软组织阴影。膝关节造影可显示腘窝囊肿与关节腔相通。

【鉴别诊断】

1.半月板囊肿:少数半月板囊肿可在离半月板相当远的部位出现。源于内侧半月板的囊肿,通常要比源于外侧者大些。患内侧半月板囊肿时,做屈膝动作,受膝内侧副韧带的压力,可使半月板囊肿从膝内侧消失,自腘窝部显示出来。据此可与腘窝囊肿相区别。

2.腘窝动脉瘤:腘窝动脉瘤和腘窝囊肿相似,常呈对称性且均无明显症状。因此,二者很易混淆。但腘窝动脉瘤部位比囊肿高。如在腘窝部较大范围内能摸到与脉搏一致的搏动,则可能患有动脉瘤。此外,如果发现有震颤和用听诊器能听到血管杂音,更可加强动脉瘤的诊断。若腘窝囊肿与腘窝动脉瘤同时存在时,腘窝动脉常被囊肿遮盖而不易摸到。因此凡见到腘窝部位的包块,均应想到患腘窝动脉瘤的可能性,区别囊肿和动脉瘤很重要。

3.腘窝静脉曲张:膝关节做快速的屈伸活动,腘窝部可产生形如团曲蚯蚓状的肿物。

【治疗】

1.原发性:若没有症状,包块不大,不需要治疗。若体积大,有症状,可试行穿刺抽液,或同时注入强的松、康宁克通等药。若囊肿长期存在或反复发作,妨碍关节运动而膝关节本身正常者,可行囊肿切除术。取腘窝内侧“S”形切口,切开皮肤浅筋膜后,纵行切开深筋膜,即显露膨胀的囊肿,注意保护腘窝血管和神经,分离囊肿,囊肿壁切除应彻底。在根部切除囊肿,并在根部作荷包缝合,将残端埋入闭口,以免复发。术后腘窝用棉垫填塞,稍加压包扎。用长腿石膏托固定于伸膝位。第2天起开始作股四头肌锻炼,第7天起下床持拐行走。12天拆线,两周去除石膏托。逐步加强膝关节功能锻炼。

2.继发性:若腘窝囊肿由于其它原发的膝关节病变所致,如半月板损伤、急性滑膜炎、类风湿性滑膜炎、骨性关节炎以及滑膜软骨瘤病等,其治疗以处理原发病变为主。根治病因后,有的囊肿可自消,否则可在另一次手术中切除囊肿。

3.儿童的腘窝囊肿常能自行消散,手术可予推迟,4~5岁以后不消者,或行手术切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