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骨伤科手册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书籍:骨伤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骨伤科手册》第377页(2527字)

胸椎后关节、肋椎关节及肋横突关节三者合称为胸椎小关节。由于外力的挤压或用力过猛及不协调的扭转、闪错等,致使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发生错动、位移或使滑膜嵌顿等而出现胸背部疼痛,功能活动受限等症状者,称为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也有人称胸椎小关节错缝或胸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症。

【病因病理】

由于胸背部直接遭受外力的挤压、碰撞或因搬抬、肩扛重物、举重等姿势不当,用力过猛及不协调和扭转闪错等,致使单个或多个胸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发生轻度错移甚至半脱位,或由于胸椎间盘及韧带组织的劳损、退变,破坏了胸段脊柱的内外平衡,使小关节失稳,这时若稍遇到外力,甚至咳嗽、打喷嚏等即可发生错位,从而压迫、牵拉、刺激相应节段的肋间神经或胸脊神经后支,引发出相应的临床症状。

【诊断】

(一)症状

1.本症多见于青壮年。多数患者有外伤史或用力不当及突然扭动、闪错等病史。

2.单侧或双侧胸背部疼痛,翻身困难。慢性者以胸背酸沉、拘紧、胀痛为主,并与天气变化及劳累等因素有关。

3.咳嗽、打喷嚏时症状加重。甚者背痛彻胸,并可沿着肋间神经放射到前胸,不敢深呼吸、抬举上臂、旋转身体等。

4.部分患者可出现交感神经的症状,如心律失常,呼吸不畅,胃脘胀闷、疼痛、腹胀,食欲不振,胃肠道功能紊乱等。

(二)体征

1.患椎棘突偏歪或后突,局部明显压痛,叩击痛,棘上韧带有急性剥离或慢性钝厚及条索状反应物。

2.局部肌肉痉挛,低头、弯腰或转身等活动可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同时可使症状加重。

3.牵拉患侧上肢时常激发或加重疼痛。

(三)影像学检查

X线片检查,部分患者可有患椎棘突偏歪或胸椎小关节错位的改变,或有胸椎代偿性侧弯或后凸畸形等。但这不能作为本病的诊断依据,只能是排除胸椎的其它骨病,有助于鉴别诊断。

(四)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但对慢性者宜查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等,以排除其它疾病。

【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

推拿手法是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行之有效的主要方法,再配合理疗、封闭、药物等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推拿手法 纠正胸椎小关节紊乱是消除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关键。而治疗软组织病损则是使疾病治愈的根本方法。其治疗原则是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理顺筋脉、解痉止痛、整复错位。

(1)按压复位:患者取俯卧位,医者先用掌揉或滚法于胸背部,自上而下、由轻到重、深沉而有力的按揉或滚2~3分钟,以患侧为重点。然后医者右手掌根按压在偏歪的(患椎)棘突上,左手掌重叠于右手背上,采用按压法,嘱患者深吸气,使胸廓饱满,再在患者深呼气时,医者双手掌同时协调用力,做向前下的按压,此时可听到“咔嚓”的弹响声(关节复位声),表示复位成功。

(2)膝顶复位:患者取端坐位,医者先用拇指按揉患侧痉挛之肌肉1~2分钟,并用手掌推揉胸背部数次。然后嘱患者双手指交叉扣住,置放于颈项部(手抱颈项),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双手由患者双侧后腋下插伸至肩前,反扣扳住患者双侧肩关节,同时用右膝关节顶住患者患处棘突,双手及右膝协调用力,(双手向上提、右膝向前顶)做一向后的对抗扳动,此时可听到“咔嚓”的弹响声,表示复位成功。此法宜复位上段胸椎。

(3)旋转复位:主要用于有棘突偏歪者,以左侧偏歪为例,患者取端坐位,并举左臂手放于颈后部,医者坐于患者背后,左手由患者腋下伸至右肩前并抓握住右肩,嘱患者上身前屈并向左侧弯旋转,右手拇指顶按在向左偏歪的棘突旁,双手协调用力,做向相反方向推顶旋转的扳动,此时可听到“咔嚓”的弹响声,表示复位成功。

(4)理筋放松:患者俯卧端坐均可,医者可采用叩击臂散法,拍打推擦法于患者胸背部反复交替施术2~3分钟。

2.理疗 常采用频谱、超短波、神灯、红外线等理疗方法于患处透热治疗。

3.封闭 1%盐酸普鲁卡因6ml加醋酸强的松12.5mg于局部痛点处封闭,7天1次,一般不超过2次。

4.药物

(1)外用药:麝香镇痛膏、活血止痛膏、跌打镇痛膏等外贴,或扶他林乳胶剂外擦等。

(2)内服药:骨折挫伤散,6粒/次,1日3次,或活血止痛胶囊,6粒/次,1日2次。

注意事项:适当的卧床休息,尤其是复位后最初2~3天内更为重要。

(二)预防

平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注意避免直接或间接的外伤扭转、闪错等。

上一篇:肋软骨炎 下一篇:骨伤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