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结节骨骺坏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骨伤科手册》第492页(1601字)
本病又名Osgood-Schlatter病,好发于13~15岁少年,女孩的平均发病年龄比男孩早1~2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单侧或双侧发病。
【病因病理】
胫骨由四个骨化中心发育而成,一个在骨干,一个在下端,二个在胫骨上端。胫骨骨凸的骨化中心约在11岁出现,17岁时近端二骨化中心联合,成为胫骨结节。在少年发育旺盛时期,过多参加剧烈的运动使胫骨结节受到髌韧带的过度牵拉。韧带的强度大大超过骨髓,反复的牵拉和损伤引起结节的部分撕脱,阻断或减少了来自髌韧带的血液供应,导致骨突部的骨骺缺血、坏死。后期由于成骨细胞的活动增加,在局部产生骨质增生,胫骨结节明显增大。
近年来也有人认为,本病系外伤引起的髌腱软组织损伤所致,软组织损伤引起肌腱炎或腱鞘炎,以后在发炎的腱上发生异位骨化使得结节部变粗大,隆起。手术探查时,在髌腱的附着点可见到嵌入的小骨块。
【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
1.疼痛:病人最初主诉行走较长时间后或活动锻炼后,膝前方髌韧带附着处疼痛,休息后缓解。
2.以后疼痛逐渐加重,只要能引起股四头肌收缩或牵拉股四头肌的动作均引起疼痛,比如上、下楼梯,跑、跳,被动充分屈膝或主动伸膝,都增加了髌腱对胫骨结节的牵拉力,使疼痛加重。
3.检查可发现髌腱肥厚,胫骨结节增大,压痛明显,膝关节无积液,无压痛,无滑膜增厚。
(二)影像学检查
1.早期在髌韧带附着处可有软组织肿胀阴影。
2.以后胫骨结节出现密度增高,边缘不规则,甚至出现碎片状,碎片的远端向前向上分离。
3.晚期在结节部形成一外形不规则的骨性隆凸,有时在其前下方伴有游离的小骨块。
4.有股四头肌挛缩者,在其侧位片上可显示髌骨向近端移位。
【治疗】
1.本病可自愈。大多数病例只要减少活动,避免剧烈的运动数周即可缓解或消除症状。
2.对一些比较严重的病例,需要使用石膏管型固定。固定或限制膝关节屈曲时间不能少于5周。
3.允许下肢负重,但对那些疼痛剧烈者应卧床休息或拄拐以减轻对结节部的应力。4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
4.在肿胀的髌腱或骨骺周围软组织中行局部封闭,也能起到很好的减轻疼痛、缩短病程的作用。
5.少数保守治疗失败者可用手术治疗。手术切除胫骨结节可获得良好效果,恢复较快,而危险很小。胫骨结节钻孔能改善局部血运,但病变愈合后,结节部的隆起仍存在,影响外观。
6.晚期并发症:(1)由于骨骺的分离和股四头肌的挛缩,导致髌骨上移,髌股关节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引起日后的骨性关节炎。对这类病人可作胫骨结节下移手术,用螺丝钉固定。(2)膝反屈。胫骨上端前部骨骺过早融合,而后部骨骺正常发育,导致了膝反屈。严重者应行胫骨上段截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