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整骨手册

夹缚固定

书籍:整骨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整骨手册》第88页(7233字)

夹缚固定是利用小夹板,通过束带、纸压垫的直接压力和杠杆作用进行局部固定,以维持骨折整复后的位置。这种外固定既可使局部得到有效固定,又不影响上下关节的活动,使“动”和“静”达到较好的结合,是一种从肢体生理功能出发的较好固定方法。在活动过程中,由于肌肉的有效收缩,既能增加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又能对骨折断端施加生理性应力,增强肢体的内在固定力,以促进骨折愈合和使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

夹缚固定的原理是从肢体的功能出发,通过束带对夹板的约束力、压垫的效应力、肌肉收缩活动产生的内在动力,使骨折后肢体内部动力的不平衡重新恢复正常,以有效地维持骨折整复后的稳定性。夹缚固定的原则是应用力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外固定力抵消骨折端移位的倾向力,以外固定“装置”的杠杆来对应肢体内部的杠杆,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活动增强内在的固定力,矫正残余畸形。束带、小夹板、纸压垫的外部作用力,主要来源于扎带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通过小夹板、纸压垫作用于骨折段。压垫是夹板的着力点,所产生的压力叫效应力,这种效应力一般为约束力的1.4~ 1.95倍,是防止和矫正成角及侧移位的有效固定力。压垫的放置须根据移位程度及再移位的倾向,利用二点或三点(图6~1)挤压的杠杆原理,达到维持固定之目的。小夹板外固定后,当伤肢进行功能锻炼时,肌肉在小夹板固定下进行舒缩活动,一方面在沿骨干纵轴产生的收缩力,可使两骨折端产生纵向挤压的应力,使两骨折端紧密嵌插;另一方面当肌肉舒缩时,肢体周经可随着增减,即肌肉收缩时肢体周经变粗,束带即相应变紧,纸压垫对骨折端的作用力增高,肌肉舒张时,肢体周经恢复原状,束带恢复原有的松紧度,此时,小夹板可产生弹性回位作用,以矫正骨折端残余移位。

图6~1 压垫的杠杆作用

【适应症】

一、四肢闭合性骨折,尤其适应于尺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肱骨骨折、股骨骨折。

二、四肢开放性骨折、伤口在2.5厘米以内经清创缝合后者。

三、陈旧性骨折手法整复者。

【术前准备】

一、夹板的制作:目前国内多用木制品,也有用塑料纸板者,不管用什么材料制作,其性能都应具备以下三点。

(一)塑性:可按照体形需要弯成各种形状。

(二)韧性:能起到外固定支架作用,可以承受肢体重力,不致发生弯曲或断裂。

(三)弹性:能随着肢体肌肉的收缩活动所产生的压力而变形,肌肉舒张时,又能回复原形。常用的材料有柳木、竹片、杉木、三叶胶合板、五叶胶合板等。作者所用完全系胶合板制作,经20年临床使用效果看,符合要求。制作时,可按不同部位的需要锯成各种型号(附各种夹板型号和规格),并将夹板周缘锉圆磨光,用烘烤法塑成所需弯度和形状,外用针织线套包裹缝好配套。

二、纸压垫的制作:以质地柔软,能吸水,对皮肤刺激性小的卫生纸即可。压垫的厚度,可根据肢体的不同部位和骨折移位情况而定,一般以0.5~1.5厘米为宜。常用压垫有以下几种类型(图6~2)。

图6~2 压垫的种类

1.平垫 2.塔形垫 3.梯形垫 4.葫芦垫 5.合骨垫 6.高低垫

平垫:用于肢体平坦部位,多用骨干部骨折。

塔形垫:用于关节凹陷处,如肘、踝部。亦可作分骨用,如尺桡骨干双骨折等。

梯形垫:用于肢体斜坡处,如肘后、足踝部等。

高低垫:用于锁骨处或复位后固定不稳的尺桡骨折。

葫芦垫:用于桡骨头脱位。

合骨垫:用于下尺桡关节分离时。

三、固定前准备:

(一)按照骨折部位、类型,选择夹板、压垫。夹板的长度,依伤员肢体长度而定,以不妨碍上下关节活动为原则,宽度以小于伤肢周经1/4即可,厚度为0.25~0.4厘米,肌肉丰厚部位应再厚一点。

(二)纱布衬垫、胶布、绷带及束带。束带可用市售1.5~2.0厘米宽之白布带,使用方便,长短可随意运用。

【固定方法】 夹缚固定形式很多,常用的有夹板局部外固定、超关节夹板固定、局部或超关节夹板外固定结合皮牵引或骨牵引、闭合钢针内固定结合夹板外固定等。临床上不管用哪一种形式,其基本操作方法是相同的。

一、手法复位满意后,助手维持位置,伤肢局部用3~4层纱布包裹。

二、放压垫:压垫的位置必须正确。一般矫正侧向移位,用对向压垫法,即骨折近段和远折段相对应的一侧,各放一压垫。如防止和矫正成角移位,多用三点对向压垫法,即在成角部的一侧放一垫,在相对应一侧的两端各放一垫,放妥后用胶布固定。

三、放置夹板:安放夹板的次序,应根据骨折部位和类型而定。一般情况下,应先放有成角或移位倾向的一侧,后放比较稳定的一侧。放妥后,由助手扶持。

四、束带捆扎:束带捆扎的顺序、间距、松紧等,能直接影响小夹板固定的效果,一般以四条束带固定为好。先捆扎中间两条,再捆扎远端,最后捆扎近端一条。束带之间的距离要均等。捆扎时需将束带缠绕两圈尔后打结。打结时,要两手同时用力,防止单从一头用力抽紧。要打外科双结,并且要一律打在肢体外侧的夹板上,松紧度以能上下移动1厘米为标准。

【注意事项】

一、夹板固定后,立即作X线检查,如位置不好,应即时重新整复。

二、麻醉未消退时,搬运伤员要当心,防止因肢体重力而致再移位。

三、抬高伤肢,以利静脉回流。

四、固定后4天内,由于组织反应较重,夹板内压力有上升趋势,为防止束带过紧,每天宜放松一次。以后,夹板内压力逐渐下降,应防止束带变松,可每天将束带扎紧一次(无论扎紧或放松,均以能上下移动1厘米为准)。一般两周后即趋稳定。

五、固定后一周内,应透视检查两次,如有移位,应及时调整,两周后,如位置良好,每周应门诊检查一次,至临床愈合。

六、指导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目前所用小夹板的压力,高于浅静脉压力,必须通过主动的肌肉收缩活动,促进静脉回流,才能减轻肿胀。

七、密切观察伤肢血循环,特别是整复固定后4天以内,应注意肢端温度、颜色及肿胀情况,如发现血循不良时,应拆除夹板,查明原因,防止肢体发生缺血性挛缩。

八、注意有无固定的疼痛点,尤其要防止纸压垫的压迫溃疡。如发现有固定的疼痛点,应及时检查,万不可掉以轻心。

【夹缚固定的时间】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即为拆除外固定时间。

【附】 常用各类型夹板形状及规格

一、股骨折夹板:共4块(图6~3)。

图6~3 股骨骨折夹板

1.外侧板 2.后侧板 3.前侧板 4.内侧板

(一)前侧板:远侧端平髌骨上缘,近侧端呈斜形,与腹股沟韧带平行。

(二)后侧板1块,前端平腘横纹上2厘米,上端平坐骨结节下2厘米。

(三)外侧板1块,下端平股骨外髁,上端平股骨大粗隆上缘。

(四)内侧板,下端平股骨内踝,上端平耻骨结节下2厘米。

二、超膝夹板:共4块(图6~4)。

图6~4 超膝夹板

1.前侧板 2.后侧板 3.外侧板 4.内侧板

(一)前侧板1块,上端平大腿中段,下端平踝上3厘米,越过膝关节部为白铁片相连,并为两条夹板条。

(二)后侧板1块,长度同前侧板,越过膝部为两条白铁片相连,可供膝关节伸屈活动。

(三)外侧板1块,长度同上,经膝部有一旋转钮轴,以备膝关节伸屈活动.

(四)内侧板1块,规格同外侧板。

三、胫腓骨骨折夹板:共5块(图6~5)。

图6~5 胫腓骨骨折夹板

1.内侧板 2.后侧板 3.外侧板 4.前侧板

(一)前侧板两块,上端平胫骨结节,下端平踝关节面上2厘米.

(二)内侧板1块,上端平胫骨上关节面下3厘米,下端平内踝上缘。

(三)外侧板1块,上端平腓骨小头下2厘米,下端平外踝上缘。

(四)后侧板1块,上端平腘横纹下2厘米,下端平跟骨结节。

四、超踝夹板:共5块(图6~6)。

图6~6 超踝关节夹板

1.后侧板 2.内侧板 3.外侧板 4.前侧板

(一)前侧板2块,同胫腓骨骨折夹板。

(二)后侧板1块,下端与足底面平,上端平腘横纹下5厘米。

(三)内侧板1块,上端平胫骨内髁下缘,下端超过足底平面5厘米,并向内弧形45度(外翻型骨折)或向外弧形45度(内翻型骨折)。

(四)外侧板1块,上端平腓骨小头下5厘米,下端同内侧板。

五、足部骨折夹板:共3块,用于跗骨骨折或跖骨骨折(图6~7)。

图6~7 足部夹板

1.前侧板 2.足底板 3.内侧板

(一)足底板1块,后端平足跟后缘前3厘米,前端平跖骨头,相当于足弓部弧形突起,适与足底外形相一致。

(二)足背侧板1块,前端平跖骨头,后端呈新月形,中部略有弧度,适与背外形一致。

(三)内侧板1块,前端平第一跖骨头,后端平内踝后缘,中段稍向外侧突,与足内侧外形相一致。

六、肱骨外科颈骨折(超肩关节)夹板:共4块(图6~8)。

图6~8 肱骨外科颈骨折夹板

1.内侧板 2.外侧板 3.后侧板 4.前侧板

(一)内侧板1块,下端平肱骨内髁上缘,上端抵腋窝,一端用纱布包敷呈蘑菇头状。

(二)前侧板1块,下端平肘横纹上1厘米,上端超肩5厘米。

(三)外侧板1块,下端平肱骨外髁上缘,上端超肩5厘米。

(四)后侧板1块,下端平鹰嘴窝上1厘米,上端超肩5厘米。

七、肱骨干骨折夹板:共4块(图6~9)。

图6~9 肱骨干骨折夹板

1.外侧板 2.后侧板 3.内侧板 4.前侧板

(一)内侧板1块,下端平肱骨内上髁,上端平腋窝。

(二)外侧板1块,下端平肱骨外上髁,上端平肩峰。

(三)前侧板1块,下端平肘横纹,上端平肱骨大结节。

(四)后侧板1块,下端平鹰嘴窝上1厘米,上端平肩胛骨颈的下缘。

八、肱骨髁上骨折夹板(超肘关节夹板):共4块(图6~10)。

图6~10 肱骨髁上骨折夹板

1.外侧板 2.后侧板 3.内侧板 4.前侧板

(一)前侧板1块,上端平胸大肌附着部下缘,下端较宽,呈新月形,骑叉在肘部两侧。

(二)外侧板1块,上端平肩峰下3厘米,下端超肘3厘米。

(三)内侧板1块,上端平腋窝下缘,下端超肘3厘米。

(四)后侧板1块,上端平背阔肌下缘,下端超肘关节3厘米。

九、尺、桡骨干骨折夹板:共4块(图6~11)。

图6~11 尺、桡骨骨干骨折夹板

1.尺侧板 2.背侧板 3.掌侧板 4.桡侧板

(一)掌侧板1块,上端平肘横纹,下端平腕横纹。

(二)背侧板1块,上端平尺骨鹰嘴,下端平尺骨茎突。

(三)桡侧板1块,上端平桡骨小头下缘,下端平桡骨茎突下缘。

(四)尺侧板1块,上端平尺骨鹰嘴,下端较宽,平第五掌骨颈近侧缘,夹板外形呈铁铲形。

十、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共4块(图6~12)。

图6~12 桡骨远端骨折夹板

1.背侧板 2.掌侧板 3.桡侧板 4.尺侧板

(一)掌侧板1块,上端平肘横纹下5厘米,下端平腕横纹上1厘米。

(二)背侧板1块,上端平尺骨鹰嘴下5厘米,下端超腕关节3厘米。

(三)桡侧板1块,上端平桡骨小头下3厘米,下端平桡骨茎突下缘下4厘米。

(四)尺侧板1块,上端平尺骨鹰嘴下5厘米,下端平尺骨茎突下缘。

十一、手部骨折夹板:共两块(图6~13),用于掌骨骨折.

图6~13 手部骨折夹板

1.掌侧板 2.背侧板

(一)背侧板1块,下端稍宽,平掌骨头,上端稍窄,平近排腕骨下缘,向掌侧弧凹,适与手背侧外形一致。

(二)掌侧板1块,下端平掌骨头,上端平腕横纹下1厘米,中部向背侧突起,与手掌侧外形一致。

十二、直角铁丝托:由直径4毫米铁丝做成,短臂末端略向后翘起,呈圆形。长臂末端有一木板,备衬托手部,中间有3~4条较细铁丝横档(图6~14)。

图6~14 直角铁丝托

十三、外展板:由两块五叶胶合板制成,衔接处有活动轴,位于髋关节处。上端抵腋窝,下端平膝关节外侧(图6~15)。

图6~15 外展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