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整骨手册

肱骨干骨折

书籍:整骨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整骨手册》第160页(1886字)

肱骨干骨折较为常见,占全身骨折的3.4%。骨折发生在三角肌止点以上时,近段可因胸大肌、背阔肌及大圆肌的收缩而向前向内移位,远段则受三角肌牵拉而向上向外移位。骨折线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近端可因三角肌及喙肱肌的提拉而向前、向外移位,远段则因受肱三头肌及肱二头肌牵拉而向上移位。

【症状及诊断】 局部肿胀疼痛,皮下瘀血,上臂缩短,成角畸形,功能丧失,可触有骨突、异常活动和骨擦音。如合并桡神经损伤,可有腕下垂、口区麻木、伸拇功能丧失。

【整复方法】 在针麻或局麻下,伤员取坐位,一助手用布带绕过伤肢腋部向上牵引,另一助手双手握住伤肢肘部,在前臂中立位向下作对抗牵引,待重迭移位矫正后,按以下手法复位。

一、上1/3骨折(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以上),术者两手拇指抵住骨折远段外侧,其他四指环抱近段向外提拉,使与远段相触成角,继之拇指由外侧推远段向内即可复位(图10~14)。

图10~14 肱骨上1/3骨折复位手法

二、中1/3骨折(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以下),两手拇指抵住骨折近段外侧用力向内推顶,其他四指环抱骨折远段内侧向外提拉即可复位(图10~15)。

图10~15 肱骨中1/3骨折复位手法

三、下1/3骨折:多为斜形或螺旋形,不用牵引,只用两手对扣捏合骨折部使断面扣紧即可。

【固定方法】 小夹板固定。

一、器材:肱骨干骨折夹板4块,直角铁丝托1个,方形纸压垫2~4个,纱布、扎带、绷带等。

二、方法:两助手固定并维持伤肢位置,术者用绷带松松包绕伤臂三层。根据移位情况,选用两点或三点挤压法。各压垫放妥后,以胶布固定,再放置夹板以布带捆绑固定。上1/3骨折超肩固定,下1/3骨折超肘固定。然后屈肘90度,前臂旋后位,肘后放直角铁丝托将前臂悬挂胸前(图10~16)。

图10~16 肱骨干骨折小夹板固定后

三、固定时间:成人一般需8~10周,儿童4~6周。

【注意事项】

一、术后即作用力握拳及伸屈腕关节活动,一周后可用健手托住伤肢前臂活动肩关节,两周后作肘伸屈活动。

二、无论采用何法固定,皆可因肢体本身的悬垂力而易发生分离移位。故整复后两周内应每3~4日透视一次,防止发生分离移位。一旦发生,必须及时矫正,并用肩肘弹力绷带或外展支架固定三周。

三、轻度错位或10度以内的成角,对功能无影响,无须强求解剖对位而反复整复。

四、闭合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时,应先密切观察4~6周,若无好转,可考虑手术探查。若整骨时出现手部、前臂剧烈放射性疼痛,很可能系桡神经夹在骨折断端间,需切开复位内固定。

【附】 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入路,如需暴露中段,在上臂外侧于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作纵形切口。如需暴露中上段,可将切口向上延长至三角肌前缘斜向前上方,游离头静脉并牵向内侧,在三角肌与肱二头肌之间显露肱骨干。暴露中下段,可将切口再向下方斜行延长达肱桡肌前上缘,在肱桡肌和肱前肌之间找到桡神经,将其与肱桡肌一起向外侧牵开,即可显露肱骨的中下段(图10~17)。将骨折远近段各显露出5厘米,用四孔钢板加压固定。对骨折不愈合的病例,可在骨膜下显露断端,切除硬化部分,钻通髓腔,插入髓内植骨条,并于肱骨外侧放植骨片,再在其上用四孔钢板固定,周围排放松质骨条,逐层缝合切口。术后披肩长臂石膏托固定,拆线后换小夹板固定至临床愈合。

图10~17 肱骨干骨折切开复位

上一篇:肱骨外科颈骨折 下一篇:整骨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