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整骨手册

股骨粗隆部骨折

书籍:整骨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整骨手册》第238页(3446字)

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致伤原因与股骨颈骨折大致相同。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可分:

一、外旋型骨折: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的外侧,斜向内下方,止于小粗隆的内上缘或稍下方(图11~10)。

图11~10 外旋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二、内翻型骨折:骨折线自大粗隆内下方斜向外上方,止于大粗隆上方。小粗隆及大粗隆内侧常有粉碎骨片,髋内翻畸型严重(图11~11)。

图11~11 内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三、内旋型骨折:骨折线由小粗隆与股骨颈基底之间,斜向外下,止于股骨干的外侧,呈斜形或短螺旋形骨折。骨折近段外展、外旋,远折段向内、向上移位(图11~12)。

图11~12 内旋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四、粗隆下骨折:骨折线在小粗隆下方,多为横形或锯齿形(图11~13)。

图11~13 粗隆下骨折

【症状及诊断】 伤后髋部疼痛,大腿上部明显肿胀,不能站立,局部压痛,常可扪及骨异常活动,下肢短缩呈外旋畸型,活动髋关节及叩击足跟部,可引起伤部剧烈疼痛。拍X线片可明确诊断。

【整复方法】

一、皮牵引复位法:适用于移位不大的年迈病人。将伤肢伸直外展30度,足尖向上进行牵引,髋内侧放置沙袋,防止内收。牵引重量3.5~5公斤,争取在一周内完成复位。牵引时间一般需4~6周。

二、胫骨结节牵引复位法:适用于移位较多,骨折不稳定,年龄在60岁以内,身体健康状况尚好者。牵引时,置伤肢外展25~35度,足尖向上,屈髋20度,屈膝20度。牵引重量可根据肌力强弱和体重大小而定。开始重量一般为6~8公斤,牵引3~4日后,床边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观察复位情况,要求在一周内复位。复位后改维持量,一般为4~5公斤。如有前后和侧向移位,可用推挤端提手法矫正。

三、快速牵引复位法:适用于移位明显,骨折不稳定的壮年伤员。复位时,伤员仰卧于牵引床上(同股骨颈三刃钉内固定手术床),针刺麻醉下,一助手用两手分别按压双侧髂前上棘,固定骨盆。另一助手握伤肢踝部和小腿中下段,先顺伤后位牵引,再逐渐外展内旋。术者立于伤侧,用一手掌基部抵住大粗隆顶部,向内推压,用另一手置于大腿中段内侧,随着助手的牵引,用力将伤肢内旋外展(图11~14),然后将足部固定在股骨颈骨折牵引复位器上,保持伤肢外展30度,内旋20度位。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如仍残留有重迭移位,可调节足架上的调轮矫正之,如有前后移位,用提按手法矫正,内外移位,用推拉手法矫正。

图11~14 粗隆部骨折快速复位手法

【固定方法】

一、外展板固定:

(一)器材:外展板1个,纱布衬垫、绷带等。

(二)方法:无移位粗隆间骨折,用外展夹板固定伤肢于外展20~30度,足中立位。用皮牵引复位者,经牵引5~7日后,骨折移位基本矫正,肿胀消退后,再用外展板固定。

(三)固定时间:4~6周。

二、骨牵引、小夹板、外展板固定:对移位明显的粗隆间骨折,在骨牵引复位后,用股骨小夹板加外展板固定。

(一)器材:股骨小夹板4块,外展板1块,大平垫2个,束带、纱布衬垫等。

(二)方法:骨牵引手法复位后,用纱布衬垫包敷大腿。在大粗隆外侧、股上段内侧,各放一大平垫,胶布固定。再将四块小夹板放妥捆扎固定,先扎下方三条,上端的一条先在外侧板的上端打结缚牢,再环绕捆扎,最后置外展板固定于伤肢外展30度位(图11~15)。

图11~15 粗隆间骨折小夹板加外展板固定方法

(三)固定时间:骨牵引3~4周,继续外展板固定4周。

三、闭合插钢针内固定:适用于移位严重,复位后极不稳定的外旋型与内翻型青壮年伤员。

(一)器材:直径3.5毫米骨圆针2~3支。

(二)方法:复位后助手立于健侧,一手置于大粗隆上端向内侧拉,一手置于股部上端内侧向外推,利用两点挤压固定,术者由大粗隆下缘2厘米和4厘米各斜向内上,沿股骨颈纵轴插入骨圆针2支,深度达股骨头中央部(图11~16)。如仍不甚稳定,可于两骨圆针连线中点的前方1厘米处,再插一骨圆针,最后将针尾埋于皮内,无菌敷料包扎,术后外展板固定。

图11~16 粗隆间骨折闭合插钢针固定方法

(三)固定时间:8周。

四、固定牵引器小夹板固定:

(一)器材:轻便牵引固定器1套,直径3.5毫米骨圆针1支,股骨小夹板4块,束带、纱布衬垫等。

(二)方法:先于股骨髁上打入一枚骨圆针,然后再用快速牵引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安装固定撑开器,调节扩张杆,维持复位后的位置,使内侧支撑力大于外侧,以保持伤肢外展20~30度(详见第八章持续牵引技术)。

(三)固定时间:6~7周。

【注意事项】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多系高龄伤员,长期卧床,易导致心肺并发症,应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伤后5~7日可带牵引坐起活动。

二、股骨粗隆部血运丰富,无骨不愈合之忧,一般不需切开复位内固定,即使开放性骨折,也应以清创缝合后,用牵引加夹板外固定为好。

三、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期间需注意保持伤肢外展位,防止髋内翻。

四、陈旧性粗隆间骨折,如病人为青壮年,内翻畸形严重者,可行股骨粗隆下外展截骨。

【附】 股骨粗隆下外展截骨术

伤员取仰卧位,患侧臀部及大腿稍垫高(与床面呈10~15度角),在针麻或硬膜外麻醉下,以大粗隆为中心,作长12厘米之切口,充分显露大、小粗隆及以下4厘米的股骨干(图11~17)。用骨刀在相当于平小粗隆的下缘处作一骨印,然后根据术前计算的截骨角度,作一楔形截骨之骨印,先在其外侧和前侧的上下缘各向对侧钻孔(图11~18).防止切骨时劈裂。钻妥后,用锐利骨凿,将楔形骨块切除(勿切断内侧骨皮质)。此时,术者一手抵紧大粗隆,另一手外展伤肢使两断面紧密对合。用预先弯好的六孔钢板、螺丝钉固定。逐层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术后皮牵引三周,换外展板固定,四周后扶双拐下床,不负重活动,六周后去夹板,骨性愈合后去内固定。

图11~17 粗隆下外展截骨术(显露股骨上端)

图11~18 粗隆下外展截骨术(截骨部钻孔,防止劈裂)

上一篇:指骨骨折 下一篇:整骨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