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出版社《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第73页(7710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其临床症状为咳嗽、咯痰、喘息、气胀、心悸、水肿、紫绀等。常见原因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和其他慢性肺胸疾患。该病多发于高原地区、寒冷地区,以及长期吸烟的人群。该病属中医“咳嗽”、“喘证”、“痰饮”范畴。
1 诊断标准
1.1 病名诊断
1.1.1 临床表现:临床以咳嗽、咯痰、喘息、气胀、心悸、水肿、紫绀等为主要表现。
由于本病进展缓慢,临床可分为两个阶段,各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功能代偿期: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表现,患者有慢性咳喘史,呼吸困难、气短乏力、痰涎壅盛、动则心悸。如病起源于肺血管疾病,则易出现胸痛。体征可有明显的肺气肿。听诊呼吸音减弱,有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上腹部出现右室抬举感,是病变累及心脏时的早期表现。
功能失代偿期:以呼吸衰竭为主者,急性呼吸道感染为本病的常见诱因,往往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留症状;严重缺氧时可出现头痛、乏力、厌食、烦躁不安、谵妄、无意识动作、抽搐;有的出现肺性脑病、呼吸性酸中毒等。以心力衰竭为主者,患者气喘,心悸,口唇紫绀,端坐呼吸、不得平卧,精神恍惚,少尿水肿、腹水、面部浮肿,面色灰暗无泽,眼结膜充血、眼球微突,颈静脉怒张明显,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心率快,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所致),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1.1.2 发病特点:病情险恶,病程漫长,症状日渐加重。
1.1.3 诱发因素:素体肺肾气虚,外邪侵犯,痰瘀互结,五脏衰竭。
1.1.4 检查项目
血液检查: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增高;合并感染时可有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病情严重时可有血气分析改变,如血氧饱和度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等。
X线检查:肺心病X线检查有胸肺慢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及右心室增大等表现。右下肺动脉扩张是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指征,肺动脉段凸出及肺动脉圆锥凸出(右前斜位片)是右室流出道瓣下肥厚的早期表现,对早期肺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心电图检查:主要条件是心电轴右偏≥+90°;重度顺时钟方向转位;V1R/S≥1;RV1+SV5>1.05mV;aVR导R/S或R/Q≥1;V1,3呈QS,Qr,qr波(需排除心肌梗死);肺型P波。以上具有任何一条均可诊断。
1.1.5 参考检查项目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肺心病早期的诊断率较低,以心前区的探测,测定右室壁肥厚度、肺动脉内径、肺动脉高压征等情况,可协助诊断。
肺功能检查:病人有通气和换气障碍。
肺阻抗血流图检查:肺动脉压力增大表现。
右心导管检查:可直接测定肺动脉和右心室的压力。可作为早期肺心病的诊断。
1.2 分类诊断
1.2.1 分型(根据病理分型)
小气道病变:细支气管内皮细胞的炎性反应,出现增生、水肿、管腔狭窄等。
肺实质病变:由于细支气管弹性下降,肺泡残气量增多,出现肺气肿。
肺血管病变:细支气管炎症波及支气管动脉,使之出现内膜增厚,甚至血栓形成。
心脑病变:右心室肥大,心腔扩张,部分心肌坏死后纤维化,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不齐,甚至猝死。
1.2.2 分期
急性发作期(功能失代偿期):以呼吸衰竭为主者,严重缺氧,出现头痛、乏力、厌食、烦躁不安、谵妄、无意识动作、抽搐,或出现肺性脑病、呼吸性酸中毒等。以心力衰竭为主者,患者气喘,心悸,口唇紫绀,端坐呼吸、不得平卧,精神恍惚,少尿水肿、腹水、面部浮肿,面色灰暗无泽,眼结膜充血、眼球微凸;颈静脉怒张明显,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心率快,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所致),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缓解期(功能代偿期):主要是呼吸困难、气短乏力、痰涎壅盛、动则心悸或胸痛。体征可有明显的肺气肿。听诊呼吸音减弱,有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缩小,心音遥远,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上腹部出现右室抬举感,是病变累及心脏时的早期表现。
1.2.3 分级(暂缺待补)
1.2.4 分度
轻度:咳喘,心悸,胸闷气短,时作时止,遇冷或劳累时加重。
中度:咳喘,心悸,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双下肢轻度浮肿。
重度:咳喘频繁发作,程度严重,心悸,胸闷气短,不能平卧,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明显。
1.3 证类诊断
1.3.1 风寒犯肺,痰饮内停证(ZBFH50)
主症:咳喘气短,痰呈白色泡沫状,恶寒发热。
兼症:鼻塞流涕,项背强痛,肢体酸痛,气逆不能平卧。
舌脉:舌淡苔白滑,脉浮紧。
1.3.2 热毒闭肺,肺失宣降(ZBRDD0)
主症:咳嗽气喘痰多,痰色黄稠,胸闷。
兼症:发热,口唇紫绀,呼吸困难,伴有明显的痰鸣音。
舌脉:舌质紫绛,苔黄,脉滑数。
1.3.3 肺热炽盛,阳明腑实(ZZFR11)
主症:喘满气粗,痰黄黏稠,高热不退,便秘,腑胀满疼痛。
兼症:呼吸气急,口臭,口唇青紫。
舌脉:舌红苍老或有芒刺,苔焦黄,脉弦数。
1.3.4 痰浊上犯,心神不明(ZYTM22)
主症:嗜睡昏迷,呼吸气粗痰鸣。
兼症:口唇指甲青紫,腹胀便秘。
舌脉:舌质紫暗,苔腻,脉滑。
1.3.5 阳虚水泛证(ZVAT20)
主症:面浮肢肿,心悸咳喘。
兼症:尿少怕冷,面唇青紫。
舌脉:舌胖紫暗,苔白滑,脉沉细。
1.3.6 肺肾气虚证(ZZFS20)
主症:胸闷气短,动则喘甚,少气不足以吸。
兼症:语音低微,面色晦暗。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1.3.7 脾肾阳虚证(ZZPS80)
主症:胸闷气憋,动则气喘,肢冷。
兼症:自汗,畏寒神怯,面色白。
舌脉:舌质淡,舌形胖嫩,脉微细。
2 疗效标准
2.1 综合疗效评定
显效:咳喘消失,伴随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完全恢复正常;感染完全得到控制。
有效:咳喘减轻,伴随症状减轻,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感染基本控制缓解。
无效:咳喘等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无任何改善;感染未缓解。
加重:咳喘等症状体征较前明显加重,病情恶化;感染加重。
2.2 肺功能评定
显效:肺部通气功能明显改善,咳喘减轻,动脉血氧分压达到正常水平。
有效:肺部通气功能改善,咳喘减轻,动脉血氧分压升高。
无效:肺部通气功能无明显改变,咳喘依旧,动脉血氧分压很低。
加重:肺部通气功能变弱,咳喘加重,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2.3 心功能评定
显效:心衰症状减轻并痊愈。
有效:心衰症状缓解。
无效:心衰症状未变。
加重:心衰症状加重。
2.4 证候计分评定
2.4.1 计量评分
4分:咳喘气短、痰呈白色泡沫状、气逆不能平卧、口唇青紫、胸闷心悸、甚至昏迷者,持续出现,病情危重,需要抢救。
3分:咳喘气短、痰多、口唇紫绀、呼吸困难、伴有明显的痰鸣音,经常出现,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2分:喘满气粗、便秘腹胀、呼吸气灼、口唇青紫症状时轻时重,间断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1分:咳喘气短、心悸、乏力症状较轻,偶尔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0分:无证候或证候消失者。
2.4.2 疗效评定
显效:证候全部消失,积分为0或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之差≥70%者。
有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之差≥50%而<70%者。
无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之差<50%者。
加重:治疗后证候积分超过前者。
3 分证论治
3.1 风寒犯肺,痰饮内停证
治法:宣肺散寒,祛痰平喘。
药物:生麻黄12g 白芍12g 北细辛3g 干姜12g 清半夏12g 生甘草12g 五味子12g 川桂枝9g
3.2 热毒闭肺,肺失宣降证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主方: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药物:金银花12g 蒲公英12g 紫花地丁15g 天葵子15g 野菊花12g 大川芎12g 桃仁12g 红花12g 生地黄15g 当归12g 丹参12g
3.3 肺热炽盛,阳明腑实证
治法:泻火解毒,通里攻下。
主方: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生大黄9g 芒硝12g 生山栀12g 金银花12g 连翘12g 淡黄芩12g 薄荷(后下)6g 淡竹叶12g 生甘草6g
3.4 痰浊上犯,心神不明证
治法:涤痰开窍,醒神通便。
主方:涤痰汤(《济生方》)合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法半夏12g 天南星10g 广陈皮12g 枳实12g 厚朴12g 云茯苓12g 生大黄10g 石菖蒲12g 苏合香丸1丸
3.5 阳虚水泛证
治法:温阳利水。
主方:真武汤合五苓散(《伤寒论》)。
药物:附子(先下)12g 桂枝12g 白术12g 泽泻12g 茯苓12g 猪苓12g 赤芍12g 生姜5g 车前子(包)12g 党参12g 黄芪15g
3.6 肺肾气虚证
治法:补益肺肾,止咳平喘。
主方:参蛤散(《中医方剂临床手册》)合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药物:人参(单煎)12g 蛤蚧15g 白果12g 麻黄12g 桑白皮12g 款冬花12g 冬虫夏草12g 五味子12g 胡桃肉12g 沉香粉(冲)6g
3.7 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纳气平喘。
主方: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
药物:附子(先煎)10g 肉桂12g 熟地12g 山萸肉12g 茯苓12g 山药12g 菟丝子12g 胡桃肉12g 紫河车粉(冲)6g
4 成药应用
4.1 风寒犯肺,痰饮内停证
4.1.1 消咳喘:宣肺散寒,祛痰平喘。口服,1次10m1,每日3次,疗程2周。
4.1.2 通宣理肺丸:通宣理肺,化痰止咳。1次1丸,每日2次,疗程4周。
4.2 热毒闭肺,肺失宣降证
4.2.1 复方鱼腥草片:清热解毒,化痰。1次6片,每日3次,疗程4周。
4.2.2 宛西牌镇心痛口服液:祛痰通络,宽胸止痛。1次2支,每日3次,疗程4周。
4.2.3 橘红丸:清肺降火化痰。1次1丸,每日3次,疗程4周。
4.3 肺热炽盛,阳明腑实证
4.3.1 蒲公英牌安脑丸:清热解毒,豁痰开窍。1次2丸,每日2次,疗程4周。
4.3.2 泻白丸:清泻肺热。1次2丸,每日2次,疗程4周。
4.4 痰浊上犯,心神不明证
4.4.1 清开灵注射液:涤痰开窍醒神。肌注1次2~4ml,每日1次;静脉注射1次2~4ml,加入500ml5%葡萄糖溶液中,每日1次,疗程1周。
4.5 阳虚水泛证
4.5.1 国风牌养心氏片:益肾固本。1次3片,每日3次,疗程4周。
4.6 肺肾气虚证
4.6.1 登峰牌宁心宝胶囊:补肾益气。1次2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7 脾肾阳虚证
4.7.1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纳气平喘。1次1丸,每日2次,疗程4周。
4.7.2 999牌参附注射液:益气温阳。1次2~4ml肌注,或1次10~2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