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地税业务手册

地税局与国税局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地税业务手册》第23页(2138字)

国家税务局与地方税务局的关系,用国务院朱镕基副总理的话讲是左、右手之间的关系,“左手、右手都是手,手心、手背都是肉”,没有厚此薄彼之说。前面我们已经谈过地税局系统的工作职责和任务,那么国税局呢?国税局的主要任务则是在中央人民政府及国家税务总局的领导下主管和征收中央税、共享税种及收入。可见,不论地税局,还是国税局,二者都承担着为国聚财、发挥税收经济杠杆作用的共同任务,工作目标一致,工作联系密切。所以,作为主管全国地方税收收入的征收及业务的地税局在处理与国税局的关系上,不应有狭隘的地方观念,要把地税及地税机构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去认识,避免产生盲目乐观意识(认为地税有地方政府靠山,国税没有)或悲观意识(认为地税局低人一等,地税不如国税)。总之,在处理国、地税关系上,地税局也要时时处处顾全大局,遇事主动与国税局协商、沟通,讲风格、比贡献,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在分设初期,地税局和国税局即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搞好工作上的交接和衔接,保证业务工作不受影响,尤其是各种征管资料要妥善移交,不得散失;分清轻重缓急,妥善解决矛盾,逐步理顺关系,尽快使各项工作步人正常轨道。

地税局与国税局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与协作,对共同做好税收工作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和气生财,团结就是力量;若相互拆台、人为地闹矛盾所产生的消极后果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地税、国税分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机构虽然分设了,但光荣又艰巨的税收工作仍要靠两家共同完成,税收岗位依然相同,两税之间应当也必须建立起亲密无间、共同协作的关系,而且要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和”生“财”,“和”为贵。在机构分设、运转初期,难免出现一些矛盾和职责划分不清的地方,但只要都本着互谅互让、互相补台的原则,求大同,存小异,建立工作联系和协商制度,一切问题都会妥善解决。因为税务机构分设后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非都是税务部门内部的事情,所以完全可以在共同目标和原则基础上妥善处理好。地税、国税都要顾全大局,防止门户之见,为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肩、密切配合,共同把税收事业推向前进。

地税局与国税局搞好工作协作的基础是坚实的、深厚的:其一,地税局与国税局原来基本上就是一家(说“基本上”,是因为划归地税中的农业税部分原来归各级财政部门管理,1994年税务局分家时,才划归地税局;不过说到底,财税也是一家),大家长期在一起工作,有较长的共事期和丰富的协作经验;其二,地税局与国税局各自分管的业务尽管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二者无论如何划分,总有着千丝万缕、割不断的日常业务联系。分设不等于分割,地税、国税无论谁想关起门来收税、不给对方打交道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地税、国税都是税,而且地方税与中央税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地税局与国税局的业务交叉是大量的,不可避免的,现在是这样,既使将来税制、分税制体制都很规范后,两税的业务交叉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从1994年开始实施的新税制和分税制情况看,除一些税种外,相当部分税种国税、地税两家都分管,都执行同一个税收法规。例如,营业税虽划分为地方税种,但也有一部分收入由国税局负责征收并作为中央预算固定收入;资源税虽划分为共享税,但也基本上放在地税局,由地税局组织征收并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等等。此外,除少量地方税种(筵席税、屠宰税,其开征权在地方)外,在全国统一实行的所有地方税立法权均集中在中央。地税、国税都是税,在业务工作方面,均受国家税务总局的领导或指导,这可以说两家做好“和气生财”文章的专业保证和组织保证。国家税务总局应有意识地引导国税、地税在加强征管、依法治税、组织收入方面开展竞争,把工作引向合作和深入。

地税局只设在省级及省以下行政区,在中央一级不存在设立地税局的问题。在中央一级设立的国家税务总局既负责领导国税局,也负责指导地税局的业务工作,而且目前基本上所有工商税种的立法权都集中在中央,这也为各级地税局与同级国税局乃至跨级、跨省之间的配合、协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从根本上讲,地税局、国税局都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之下,这是搞好两家配合与协作、化解矛盾和分歧的基石所在。

地税局与国税局都肩负着组织收入的重任,两家应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互通信息、加强协作。具体协作工作主要有:①省级和省级以下地税局在向同级地方政府报送税收计划、统计报表的同时,抄送同级国税局;②建立定期联系会议制度;③政策法规相互通报;④协同搞好税收检查;⑤联合办理有关税收违法案件;⑥相互沟通税源变化等信息;⑦共用一些现代设备、征管软件和机构设施等;⑧协调票证管理,相互委托代征某些税收;⑨相互监督执法情况,促进税务执法水平的提高,等等。

地税局与国税局在分设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健全机构,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在建章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工作上的配合与协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