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39页(999字)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小儿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但两者并不相等。以小儿肺炎为例,在急性期一般的规律是以肺热证为多见,然而肺炎的辨证还包括脾虚痰湿、热入营血等型。肺热证又包括一些其他肺部疾病,如肺脓肿或脓胸的早期等,故肺炎与肺热证两者相关又各有其特点。

小儿辨证的步骤与成人相似,对每一病证应首先按八纲辨证,它是所有各种辨证的总纲。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脏腑辨证确定病位,或同时按六淫辨证确定病因(即审证求因)。如小儿急性高热惊风,八纲辨证属里实热证,脏腑辨证属肝风,六淫辨证属风证。对于小儿温热病应按卫气营血进行辨证,其中以气分热较多见。对于气分热证又可再进一步按脏腑辨证,确定热邪的病位,如胃热、肺热、肝胆湿热、膀胱湿热等。在上述的辨证基础上,有时又需辅以气血辨证,如气虚、气滞、气逆、血虚、血瘀、血热、出血等。由于小儿体液代谢旺盛,临床常见失水、酸中毒或水肿,儿科还有一些患儿喉有痰鸣、临床表现特异的病证(怪病多痰),此刻则需进行津液辨证,常能取得疗效。在辨证中除对主证进行辨证外,对于一些兼证也需写入诊断,如脾虚泄泻夹食滞、肺热证兼心气虚等,以便指导治疗。

除以上小儿辨证的一般普遍规律外,各种疾病还各有其辨证的重点,如小儿上感应首辨表里;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应首辨虚实;风湿性心脏炎则应首辨阴阳。小儿重证常有邪实正虚、虚实夹杂等情况,一般均应首辨虚实,以抓住主要矛盾。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在儿科辨别疾病是否危重方面特别重要。儿科临床最常见的危证有亡阴、亡阳及阴阳决离等,如小儿感染性休克。若能仔细地进行望面色、精神与扪四肢的冷暖及脉搏的强弱,则往往可及时发现病情的危象,初步确定亡阴或亡阳(即相当于休克);其中切脉的强弱与有无(于婴幼儿亦很重要)对发现危象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小儿病情变化快,有时在数小时之内病邪可从表入里,或由实证转为虚证,因此辨证论治的间隔时间必须较成人短,特别是进行补液、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强心药、脱水利尿药等过程中,“证”的变化尤为迅速。急性病有时甚至需要一日进行数次辨证,及时更改处方,才能获得良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