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54页(553字)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肠道、促进排便的药物称泻下药。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有泻下、利尿、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其中大黄还有利胆、止血、改善肾功能、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应注意:①里实兼表邪者,应先解表后攻里,必要时,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②里实而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攻补兼施,使攻邪而不伤正;③峻下逐水药、攻下药,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与脾胃,对体虚、脾胃虚弱者慎用。本类药一般分为以下三类:

(一)寒下药(攻下药) 药性寒凉,有较强的泻下通便作用,能攻下胃肠积热,并能清热泻火。适用于热积便秘。若治冷积便秘者,需配用温里药。小儿尤其是婴幼儿用此类药,不可太过,以免损伤元气。

(三)峻下逐水药 药性多苦寒,且多具有毒性,能峻下逐水,使水液从二便排出。多用于体质较好重症水肿,胸、腹水等症,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虚证及婴幼儿禁用或慎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