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禁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95页(5097字)

(一)中药配伍十八反

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反藜芦。

【歌解】

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细辛、芍药。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所载十八反的具体内容是:①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反半夏、法半夏、瓜蒌、瓜蒌仔、瓜蒌皮、天花粉、平贝母、伊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②甘草、炙甘草反海藻、京大戟、甘遂、芫花;③藜芦反人参、人参叶、党参、丹参、玄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细辛、赤芍、白芍,共计34种药物。

(二)中药配伍十九畏

十九畏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遇便相欺。

【歌解】

硫黄--畏朴硝。 牙硝--畏三棱。

水银--畏砒霜。 川乌、草乌--畏犀角。

狼毒--畏密陀僧。 人参--畏五灵脂。

巴豆--畏牵牛。 肉桂--畏赤石脂。

丁香--畏郁金。

【附】我国药典收载的十九畏组对,自1977年版起,与相当十八反的组对同称“不宜同用”,不再称畏,均作配伍禁忌对待。1985年版的药典中保留有十九畏的部分是: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不宜与犀角同用;巴豆霜不宜与牵牛子同用;牵牛子不宜与巴豆同用;肉桂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三)对十八反与十九畏的不同看法

1.对十八反的药性作用,历代众说不一

(1)赞同与支持十八反中反药同用会产生或增强毒性:临床曾有报道用川乌、草乌、象贝内服发生中毒的案例;经动物实验,有人将甘遂、大戟、芫花、海藻及甘草的醇浸液分别单用或与甘草合用,观察其半数致死量,结果表明:与甘草合用者,其毒性增强;有人经实验观察制乌头与姜半夏合用对小死亡率的影响表明:两药单煎后混合或混合后同煎,其死亡率均较100%的单味煎剂明显提高,其毒力超过两倍量的乌头煎剂。

(2)有一些学者认为反药同用,没有相反作用:如《金匮要略》甘遂半夏汤中,甘遂与甘草同用以治疗痰饮留结;《千金翼方》肾沥散中乌头与白蔹同用;《儒门事亲》通气丸中海藻与甘草同用;《医宗金鉴》用以治疗瘿瘤的海藻玉壶汤,亦将海藻与甘草同用;《汤液本草》认为甘草可配伍甘遂、大戟、芫花治疗痰癖、饮癖,此乃“以相反主之,欲其大吐也”,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近代亦有临床报道海藻与甘草同用,或甘遂、大戟与甘草同用,未见毒副作用。有些实验研究也支持上述报道。

2.对十九畏的药性作用,古今医家颇多疑义 如《医学正传》中用巴豆、牵牛同剂,以为攻坚积药;用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以治血块。现代医家姜春华用人参、五灵脂共伍治疗肝脾大,未见不良反应。有人以丁香、郁金同用治疗呃逆等病取得较好疗效。上海有报道用巴豆霜、黑牵牛为主药治疗门静脉肝硬化腹水,每每获效。有人做实验研究,也支持上述报道。

总之,从以上所述可知,“十八反”“十九畏”并不都是绝对的配伍禁忌。目前从文献报道、临床验证、实验观察尚无统一认识。陈馥馨收集、整理《普济方》及《全国中成药处方集》中含有十八反、十九畏药对的内服成方多达782个(中国医药学报,1987)。因此,对十八反、十九畏的深入研究仍是我们今后有待解决的课题。我们认为,目前在上述问题尚未得出可靠一致的结论之前,临床医生在进行药物配伍时,对属于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应采取慎重态度,尤其在儿科,对缺乏临床经验者,最好不用,以免发生问题。

(四)中西药联合应用时的配伍禁忌 中西药的配伍使用,始于张锡纯的石膏阿司匹林汤,并取得一定经验。目前亦有不少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复方制剂如速效伤风(感冒)胶囊及某些治感冒发热或抗菌消炎的中西药合制的成药,也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采用中药与西药合用,如异烟肼、利福平抗结核药与灵芝冲剂合用,可提高抗结核药的疗效,并可使结核菌不易产生耐药性;小柴胡汤与泼尼松合用,其抗炎作用显着增强;蒲公英与磺胺增效剂(TMP)合用,抗菌消炎作用明显增加;香连化滞丸与呋喃唑酮(痢特灵)合用治疗痢疾,每获良效;环磷酰胺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常因合用海螵蛸、白及而明显减轻。上述等等,这些中西药的联合配伍,可以产生增强疗效的作用,或可减少某些毒副反应。但是,中药的化学成分相当复杂,中西药物配伍时也可产生药理、物理或化学性的不良反应,以致产生毒副作用或降低临床疗效。因此,在进行中西药联合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有关问题。

1.药效学性质的配伍禁忌

(1)拮抗或抵消作用:①麻黄中含有麻黄碱,具有中枢兴奋作用,不宜与西药中具催眠、降压作用的药物同用。②鹿茸中含有糖皮质激素样物质,可使血糖升高,故不宜与西药降糖药同用。③贯叶连翘是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的强效抑制药,能拮抗地高辛、茶碱、环孢素、华法林的吸收,且能降低其生物利用度。④含有犀角或水牛角、珍珠的中成药,因其中的蛋白质可水解成多种氨基酸,若与小檗碱(黄连素)合用,则会拮抗小檗碱(黄连素)的抗菌作用而影响疗效。⑤穿心莲配伍庆大霉素或红霉素,茵陈配伍磺胺甲基异噁唑,由于其作用相互拮抗,故应禁忌。

(2)作用类似,毒性增强:①杏仁、桃仁含有氰苷类物质,不宜与西药中麻醉性镇咳药或安定镇静药合用,以免引起呼吸抑制。②含钾较高的夏枯草、泽泻、丝瓜络、金钱草、白茅根等,不宜与保钾利尿药(螺内酯等)合用,以免引起高钾血症。③具有强心苷作用的中药(万年青、夹竹桃、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药,如六神丸、梅花点舌丹、喉炎丸等),不宜与西药强心苷(洋地黄等)联用,若剂量掌握不好,易致中毒。④甘草次酸的结构与皮质酮相似,若与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等同用,容易使水肿、高血压、水钠潴留、低血钾等毒副作用加重。⑤含甘草、鹿茸的药物与阿司匹林合用,可使胃酸分泌增多,胃黏液分泌减少,从而易诱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3)增加毒副作用:①含有麻黄的中成药(如小青龙合剂、复方川贝精、哮喘冲剂、半夏露冲剂、气管炎糖浆等)应避免与呋喃唑酮、帕吉林(优降宁)等对单胺氧化酶有抑制作用的西药同用,因为单胺氧化酶被抑制后,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不被酶破坏而储存于神经末梢中,麻黄碱可促使大量储存于神经末梢中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从而使血压很快上升,甚至导致高血压危象。②附子、川乌、草乌及含这类中药和生物碱的中成药,如小活络丹、三七片、元胡止痛片、盐酸小檗碱等中药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会诱发药源性疾病,增加对听神经的毒性,导致耳鸣、耳聋。

2.理化性质的配伍禁忌

(1)酸碱中和:①山楂、五味子、保和丸、乌梅丸、山茱萸、女贞子、六味地黄丸等均属酸性,若与碳酸氢钠、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氨茶碱等碱性药同用,两者疗效均受影响。②上述含酸性的中药可酸化尿液,影响红霉素、氨基苷类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的药效发挥,故不宜合用。③龙骨、牡蛎、行军散、通窍散等属碱性,若与阿司匹林、水杨酸钠、呋喃呾啶、胃蛋白酶合剂等酸性药合用疗效则差。

(2)形成难溶性物质:①异烟肼、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利福霉素等抗生素能与钙、铝、镁、铁等多种二价或三价金属离子产生难溶性的络合物而影响药物吸收。含上述元素常见的中药及成药有龙骨、牡蛎、石膏、海螵蛸、石决明、赤石脂、代赭石、瓦楞子、寒水石、海浮石、蛤蚧、磁石、明矾、滑石、牛黄解毒丸、六一散、益元散、乌贝散、止嗽定喘丸、橘红丸、蛤蚧定喘丸等。如必须同时应用,可在口服四环素抗生素前3小时或后2小时服用上述中药。②强心苷类、生物碱、含金属离子制剂、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灰黄霉素、制霉菌素、林可霉素等与含大量鞣酸的中药同用,易产生沉淀,不易吸收,影响疗效。含大量鞣质的中药有五倍子、诃子、大黄、侧柏叶、石榴皮、地榆、山茱萸等。③含有槲皮素多的中草药在体内可与钙、镁、铁、铝形成螯合物,从而降低疗效。故碳酸钙、硫酸镁、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等不宜与含槲皮素多的中草药合用,此类药物如槐花、槐角、桑叶、柴胡、山楂、旋覆花、逍遥丸、桑菊感冒片、舒肝丸等。④含雄黄的消炎解毒药与硫酸亚铁合用时,可产生难溶、难吸收的硫代砷酸盐,使这两类药同时失去疗效,故不宜合用。临床常用的含雄黄的消炎解毒药有牛黄解毒丸、牛黄至宝丹、牛黄上清丸、小儿牛黄散、牛黄消炎丸、三黄片、牛黄清胃丸等。⑤双黄连注射液配伍氨苄西林、阿米卡星或妥布霉素,青霉素G配伍柴胡注射液或磷酸川芎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配伍洛美沙星均可引起沉淀,故不宜配伍。

(3)抑制酶活性:①中药神曲、麦芽、豆蔻含有消化酶、酵母菌,而西药抗生素可抑制微生物,破坏酶活性,故两者不宜合用。②中药黄连、银花、大黄、牛黄解毒丸等清热解毒中药、成药,能抑制乳酸杆菌,故不宜与含乳酸杆菌的西药(如乳酶生)合用。③西药中胃蛋白酶、淀粉酶、胰酶、多酶片等含酶蛋白质的药物,与中药中含钙、镁、砷较多的金属元素结合,可使酶活性降低或失活,两者不宜合用。

(4)影响药物排泄吸收:①硼砂、冰硼散,能减少氨基苷类抗生素在肾脏的排泄,增加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对脑神经产生毒性反应。②含有机酸较多的乌梅、山楂、五味子、山茱萸、女贞子、蒲公英等,若与磺胺药同用,易致尿中产生磺胺结晶引起血尿;此类含有机酸多的中药还可增加阿司匹林、利福平、吲哚美辛(消炎痛)、呋喃咀啶等西药在肾脏的重吸收,引起蓄积中毒,故不宜合用。③含有鞣质的中药,如五倍子、石榴皮、地榆、诃子、大黄、杖、萹蓄、四季青等,不宜与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同用,因为上述中药中所含的莨菪碱等成分能抑制胃肠蠕动,使胃排空延缓,影响药物到达小肠的速度,减少上述抗生素的吸收。

3.药剂学方面的配伍注意 ①将中药制成注射液时,中药中含有酚羟基的抗菌成分,在加入增溶剂吐温-80后,可降低抑菌效果;②如中药中含有鞣质,当加入吐温-80时,常会产生沉淀和混浊等,故在制作中药注射液时应注意这一类问题。

4.引起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中毒或死亡的配伍禁忌 已有报道:①引起过敏反应的配伍有:青霉素G配伍板蓝根、抗腮腺炎、当归、穿心莲、鹿茸精注射液,腥草注射液,复方黄连素或注射用双黄连;氨苄西林配伍注射用双黄连;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低分子右旋糖酐;柴胡注射液配伍庆大霉素。②庆大霉素注射剂与柴胡注射液混合肌内注射,可引起过敏性休克。③鱼腥草注射液加卡那霉素注射剂混合肌内注射,可致中毒,甚至死亡。④中药注射剂与氨基苷类抗生素配伍,由于表面活性剂增加,导致神经肌肉阻滞,严重时可致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