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143页(3013字)

新生儿败血症系指病原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性疾病。通常以细菌和真菌为常见的病因,但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肠病毒等)和少数原虫亦可引发本症。本节仅讨论新生儿细菌性败血症。

本病属中医“胎热”“胎毒”“毒邪内陷”“疮毒走黄”或“疽毒内陷”等范畴。“内陷”是毒邪内攻之意,“走黄”是毒邪扩散之谓,两者均系毒邪由体表病灶进入营血所引起。若正气旺盛,邪正交争,毒邪盛于体内,化热化火则见发热烦躁、哭闹不安。邪毒入营伤络、耗血动血,可见皮肤、黏膜出血。若内窜厥阴心肝,则引起神昏、抽搐。湿热蕴结、热毒熏蒸于外,皮肤、巩膜发黄。热毒犯肺,可见气急、呼吸困难。若正虚邪盛,正不胜邪时,则神疲蜷卧、不吃不哭、面色苍白或青灰,手足逆冷,甚或出现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的危症。

【辨证论治】

(一)邪毒炽盛 本型多见于足月儿,主要表现为正盛邪实。

〔证候〕起病急骤,壮热烦躁,皮肤、黏膜可见瘀点或黄染,腹胀,肝脾大,尿黄便结,甚则神昏、惊厥。舌红绛,苔黄少津。脉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解毒,清营凉血。

〔方药〕清营汤(见第四章流行性乙型脑炎,方中用量应小于表中1岁患儿量),加茵陈、板蓝根、地锦、蒲公英、当归、西洋参。伴有惊厥、昏迷者,可加用紫雪丹或安宫黄丸。

〔按语〕清营汤为治疗热入营分的代表方。其方解见第四章流行性乙型脑炎节。加茵陈清利湿热,实验表明,茵陈具有较强的解热作用,对伤寒沙门菌、枯草杆菌有抗菌效能,其乙醇提出物能抑制流感病毒。蒲公英、板蓝根、地锦为广谱抗菌药物,板蓝根、蒲公英具有抗内毒素作用,地锦与茵陈均能祛湿退黄。当归与西洋参补血补阴、滋阴降火、扶正祛邪。经采用实验动物静脉注射内毒素造成营血证研究清营汤全方的药理作用显示,该方可明显抑制内毒素引起的家炎性介质的释放,提高体内IgG含量,降低全血黏度,降低体温。应用本方原方时应注意检查舌象,舌绛而干者可用,舌绛苔白滑有挟湿者勿用,以免助湿留邪。

(二)毒陷正虚 本型多见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或体质较差的足月儿,主要表现为正虚邪盛。

〔证候〕发病或急或缓,体温不升,肤色苍黄或青灰,或有出血瘀点,精神委靡,不吃不哭,甚则气息微弱,四肢厥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隐伏不显或淡红。

〔治法〕益气解毒,扶正祛邪。

〔方药〕参附汤(见第三章新生儿硬肿症节),加黄芪、当归、玄参、麦冬、丹参、蒲公英、银花、板蓝根、茵陈、地锦。

〔按语〕参附汤具有抗休克、抗缺氧、强心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以培其正气,败其毒邪。其方解见本章新生儿硬肿症及第十一章感染性休克节。加黄芪补气升阳。实验表明,黄芪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提高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的杀伤活性;并对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使心排血量与每搏量增加。方中所加其余各药的作用,与上述清营汤加味中功用相同。

(三)余邪未清 本型多见于疾病恢复期。

〔证候〕低热或不规则间歇发热,嗜睡或哭闹不安,吮乳较少,较易出汗,面色苍黄或苍白,尿较黄。舌质较红、少津,苔薄黄或薄白。脉细数。指纹淡紫或滞。

〔治法〕益气养阴,清除余邪。

〔方药〕竹叶石膏汤合生脉散(饮)。两方组成见第四章流行性乙型脑炎节及十一章感染性休克节。方中剂量均应小于1岁之剂量。

〔按语〕竹叶石膏汤及生脉散的方解,分别见第四章流行性乙型脑炎及十一章感染性休克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竹叶石膏汤主要有解热、抗菌、祛痰镇咳等作用。生脉散全方具有改善心功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调整心肌代谢,降低耗氧量,改善微循环,调节血压,抗休克,抗炎,增强免疫功能及改善肝功能等作用。

【单验方】

1.虞佩兰经验方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极期,除用抗生素外,可加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或清瘟败毒饮。对伴有黄疸、肝脾大者,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恢复期改口服茵陈蒿汤加减(茵陈5~10g,栀子4g,黄芩3g,黄连2g,车前草、茯苓各6g)。对发热迁延不退,证属湿热蕴结者,可用甘露消毒丹加减,药用蔻仁0.5g,茵陈8g,滑石6g,黄芩1.5g,连翘3g,射干、贝母各2g,藿香、石菖蒲、薄荷各1g。

2.张宝林经验方 对毒陷正虚者,给予自拟黄连参芪汤。其中药用黄连、黄芪、白糖参、当归、玉竹各1.5g,茯苓3g,砂仁1g,地锦草(广谱抗菌,辛平无毒)9g。病情好转后加益气健脾安神之品调理。认为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专驱邪则正易伤,纯扶正则邪难祛。非祛邪扶正兼顾,则无以挽回局势。

3.王烈经验方 对疮毒走黄、内陷气血的新生儿败血症,治用益气养血、清热解毒之法。药用人参、栀子各1g,当归2g,柴胡、黄芩、白薇、生地、重楼、青蒿各3g。同时用清开灵注射液。热降后改服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神曲、佛手各3g。

4.中成药 ①清开灵注射液:可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也可改用安宫牛黄丸(药物组成见第十二章惊厥节)口服,用于发热、昏迷、抽搐者。②茵栀黄注射液:用于败血症伴黄疸患儿,用法见第三章新生儿黄疸节。③注射用双黄连粉针:用法见本章新生儿肺炎节。④紫雪丹:用于高热惊厥者,药物组成见第十二章惊厥节。⑤至宝丹:用于神昏、痰热内闭者,药物组成见第十二章惊厥节。

【体会】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情已趋严重,病死率高。目前治疗本病仍以中西医结合为宜。近30多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证实,有不少中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详见本书第二章中草药药理实验研究),其中如板蓝根、蒲公英、穿心莲等,还有拮抗细菌内毒素的作用,可以减轻实验动物由内毒素所导致的内脏损害。采用中西结合,“菌”“毒”并治,有利于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曾有报道,三黄汤(黄连、黄芩、土大黄)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分别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埃希菌,其效果可提高十几倍。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经验,已在前述单验方中作了介绍,可供参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