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184页(2826字)

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根据病灶部位,细菌产生外毒素的多少与机体免疫状态而有差异。一般以咽白喉最多见,重症累及鼻、喉、气管,还可引起心肌炎及神经炎等。临床主要特征有咽喉疼痛、局部灰白色假膜和全身毒血症症状。咽拭子或拭下假膜培养可证实诊断。重症若不及时注射白喉抗毒血清,病死率高。由于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治疗后,病死率已明显下降。

本病中医亦称白喉,或名“疫喉”“白缠喉”等。是由于外感时疫邪毒,自口鼻而入,蕴结肺胃,上熏咽喉而致。白喉邪毒性偏燥热,易耗伤津液,故患儿感咽喉干燥;疫毒与气血相搏则局部红肿热痛;灼液为痰,黏附咽喉,而成假膜。白喉初起,邪毒阻郁于卫表,可见风热之证。若由表入里,进入气分,可见里热之证。热毒耗伤肺肾之阴,则出现阴虚燥热的证候。疫毒严重者,可出现痰浊闭塞(喉梗阻)。若热毒内陷于心,可见心气不足,心阳虚弱的危证。热毒流注,阴损络伤,可见麻痹。

【辨证论治】

(一)风热白喉

〔证候〕低热兼恶寒,头身痛,咽喉红肿疼痛,并有白膜附着,不易剥脱。舌质红苔白。脉浮数。指纹浮紫。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除瘟化毒汤加味。

【歌诀】 除瘟化毒银地葛,桑贝杷草竹木荷。

〔按语〕本方由原方减木通加土膝组成。方中葛、桑、薄辛凉解表、疏风清热,生地养阴清热,贝母润肺散结化痰,银、草清热解毒,枇杷叶清肺化痰,竹叶清热除烦利尿。地、贝、薄、银、草对白喉棒状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加用土牛膝根清热解毒、清利咽喉,对白喉棒状杆菌有抑菌与中和毒素的作用。本方为治白喉初起、证轻有表证时选用。可同时用锡类散或冰硼散吹入咽喉局部,1日3次。

(二)里热白喉

〔证候〕高热不恶寒,面红目赤,咽喉肿痛,假膜满布,口中热臭,声嘶呛咳如犬吠,口喝,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脉洪数。指纹紫。

〔治法〕泻火解毒消肿。

〔方药〕清咽救急汤(又名:神仙活命饮)加味。

【歌诀】 清咽板玄瓜草,栀柏石芍胆好。

〔按语〕本方由原方减马蔸铃,加土牛膝组成。方中玄、芍、地养阴清热,玄参利咽解毒,三者对白喉棒状杆菌均有抑菌和杀菌作用。石、栀、柏、胆、板、甘草清热泻火解毒,瓜蒌清肺化痰止咳。经实验研究证实,全方对白喉棒状杆菌有极高的抗菌作用,对白喉毒素在体外也有极高的“中和”作用。故本方比除瘟化毒汤作用强,主治里热炽盛的白喉重症。局部用药同风热白喉。本方源于《白喉治法抉微》,与《女科万金方》中神仙活命饮(又名仙方活命饮)不同。

(三)阴虚白喉

〔证候〕低热或中度发热,咽喉燥痛附有白膜,口舌干燥,面色苍白,神差。舌质红,干燥少津,少苔。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法〕养阴清肺解毒。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味。

【歌诀】 养阴清肺麦地黄,玄参甘草芍药襄,

薄荷贝母丹皮入,阴虚白喉此方良。

〔按语〕本方由原方加土牛膝组成。方中生、玄养阴凉血、清热解毒为主药,麦、芍助生、玄养阴,丹皮配生地凉血清热,贝、薄、草、膝作用同风热白喉之按语。福建中医学院等单位通过实验研究认为,地、芍、丹、草对白喉棒状杆菌有极高的抑菌及杀菌作用,其余四味作用较差。玄、麦、贝、芍有较高的中和白喉毒素的能力,另四味作用较低。全方8味药物既有较高的抗菌作用,又有较强的中和毒素能力,故是治疗白喉理想的方剂。若发热明显加①,咽喉痛甚加②、③,便结腹胀加④、⑤。配合局部吹药同风热白喉。

【单验方】

1.经验方 原湖南医学院耳鼻喉科教研组与湖南省老中医合作,曾治疗白喉176例,治愈164例(93.2%),死亡12例(6.8%)。一般患儿皆在2~3次治疗后,白膜很快脱落,一般情况迅速改善。除2例气管切开手术后死亡病例曾用过白喉抗毒血清外,其余均以中药为主。治疗方法如下:①内服方:养阴清肺汤减薄荷,加槟榔、草果、厚朴、银花、连翘、牛子、射干、山豆根、土牛膝(根、茎、叶并用)。如颈项肿大加板蓝根、马勃。每1例一般服3~6剂。②拔毒方及吹药方(略)。③同时肌内注射青霉素。

2.抗白喉合剂 北京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报告用地黄11.5g、玄参15g、黄芩18g、连翘18g、麦冬10g治疗咽白喉,特别是局限型咽白喉,疗效肯定(小儿用量酌减)。本方在试管内及动物体内对白喉棒状杆菌有一定抑菌与中和毒素作用。经多年临床观察,该方与白喉抗毒血清相比,疗效接近。

3.土牛膝根 可通治咽、气管白喉。每日用新鲜根60~100g煎服,分3~4次服。可同时用鲜汁直接喷于咽部,每隔2小时1次,也可用此单方预防白喉。

4.马鞭草 对局限性咽白喉疗效较好。5岁以下每日17g,8~14岁每日34g,连服3~10天。本药对白喉毒素有中和作用。

【体会】1949年后我国对小儿推广接种白喉类毒素(即白、百、破三联疫苗)以来,本病已属罕见。然而,若罹患此病,预后仍较严重。西药青霉素有杀白喉棒状杆菌作用,白喉抗毒素能中和本病毒素,为特效治疗,故为首选。但抗毒素不能中和进入细胞内的外毒素,故应尽早足量应用。以上中药治疗白喉也有较好的效果,临床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以降低病死率。

上一篇:水痘 下一篇: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