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369页(3709字)

遗尿症是指小儿5岁或5岁以后仍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入睡尿湿床铺(占大多数),或白天尿湿裤子。从小到大一直遗尿称原发性;5岁以前曾有一段时间(至少6个月)无遗尿,5岁后再次出现者可能为继发性。5岁小儿大约10%有功能性遗尿,10岁小儿约5%,18岁少年约有2%。在遗尿患儿中绝大多数为功能性,可能与遗传因素、睡眠障碍、应激因素、心理障碍、训练不良等有关。少数患儿是由于器质性病变所致,如蛲虫病、脊柱裂、泌尿系感染与畸形、低膀胱容量、脊髓横贯性损害、精神发育迟滞等。

中医早在《素问》《灵枢》中即有“遗溺”的记载;《诸病源候论》中有“遗尿候”及“尿床候”,并提出遗尿是由膀胱虚冷所致。在临床工作中,小儿遗尿则多因肾气不足,膀胱虚冷;或因病后虚弱,脾肺气虚不能制约水道所致;亦有少数可由肝经郁热、疏泄太过、膀胱不约而引起。

【辨证论治】

(一)肾气不足

〔证候〕睡中遗尿,醒后方知,尿清量多,天寒加重,面色苍白,恶寒肢冷,下肢无力,或有腰腿酸软。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固涩。

〔方药一〕缩泉丸(汤)与桑螵蛸散(汤)合方。

【歌诀】 缩泉益智同乌药,加入怀山效更卓。

桑螵蛸散参龟,菖蒲远志归苓同。

〔按语〕本方前3味药为缩泉丸,后8味药为桑螵蛸散。缩泉丸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主治下元虚寒证。方中益智仁温补肾阳,为固精缩尿之要药。我们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使用本药组的动物,其小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乌药辛温、调气散寒,伍益智仁使收散有序,涩而不滞;山药健脾补肾、固涩精气;桑螵蛸散调补心肾、益精缩尿,主治心肾两虚证而以肾虚不摄为主。方中桑螵蛸补肾缩尿,标本兼顾为主药;龙骨甘涩收敛;龟板滋阴补肾;参、归补气生血;茯、远宁心安神,通肾气上达于心,合菖蒲交通心肾。以上两方均有固涩止遗作用,但前方重在温肾祛寒,后方偏于调补心肾,故对下元虚寒、心肾两虚者合方用之效佳。临床有报道用以上两方合方,治小儿遗尿167例,有效率为75.5%(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

〔方药二〕五子饮(见第十一章尿崩症节)去车前子,加金樱子、内金。

〔按语〕方中枸、菟补肾益精,覆、味、樱、内金摄尿。本方与方药一相比,后者偏于温补固摄,而本方偏于平补固摄。

(二)脾肺气虚

〔证候〕睡中遗尿,尿频量少,面色苍白,形体消瘦,乏力懒言,食少便溏,常自汗出。舌质胖淡,苔薄白。脉缓。

〔治法〕益气固脱。

〔方药〕补中益气汤(见第十二章发热节)加桑螵蛸、五味子、鸡内金。

〔按语〕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方解见第十二章发热节。加桑、味、内金以缩尿。若患儿熟睡不易醒者,可加石菖蒲、莲子心,以清心开窍。

(三)肝经郁热

〔证候〕睡中遗尿,尿臊色黄,尿量较少,性情急躁,手足心热,盗汗,或有夜间磨牙、睡眠不安、梦语等。唇红,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泻肝清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见第九章泌尿道感染节)去车前子、木通,加黄柏、钩藤。

〔按语〕龙胆泻肝汤泻肝经郁热,方解见第九章泌尿道感染节,加黄柏清下焦之热,钩藤清热平肝、熄风镇痉。本方药味苦寒,易伤脾胃,仅服2~3剂,热象减轻后,可改服桑螵蛸散或五子饮加减以巩固疗效。

【针灸与单验方】

1.针灸 取穴三阴交与关元或足三里,每日1次,14日为1疗程。休息2~3日可重复另1疗程。有些患儿需连续数疗程方能治愈。亦可在有效穴位埋皮肤针,每2~3日更换1次。虚寒明显者,可用艾灸。有报道对穴位进行激光照射,疗效亦较满意。

2.金樱子膏 每次1~2汤匙,1日2次。

3.复方金樱子汤 金樱子、芡实、夜交藤、枸杞子各5~10g,乌贼骨10~15g。

4.桑螵蛸合剂 桑螵蛸、益智仁、金樱子、覆盆子、芡实各5~10g,党参、黄芪各10g,龙骨、牡蛎各10~15g,升麻1~3g。用于脾肺气虚证。

5.遗尿粉 覆盆子、菟丝子、五味子、仙茅、桑螵蛸、补骨脂、山茱萸各60g,丁香、肉桂各30g,研末装瓶备用。3~10岁每次3~5g;10岁以上每次5~6g,1~2周为1个疗程。用于肾气不足、下元虚寒之遗尿。亦可将上药粉1g,撒入脐眼,滴入1~2滴乙醇后,再贴上暖脐膏,每3日换1次。

6.外治方 五倍子、何首乌各3g,或单用五倍子3g,研末,用醋调敷于脐部,每晚1次。

7.单味炙麻黄 3~5岁每剂4g,6~12岁每剂6g,12岁以上每剂9g。一般服药3天起效。除肝经郁热外,其余各证型均可配用。据报道麻黄能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张力增加,从而减少排尿次数。

8.缩泉颗粒 为北京儿童医院陈昭定教授经验方。由益智仁、覆盆子、肉桂、鸡内金、麻黄、银杏组成。服2周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用药期间要求晚饭后不再喝水,临睡前必须排尿,平时饮食宜清淡,忌过咸。对辨证为肾阳不足、脾肺气虚证的功能性遗尿,显效率62.8%,有效率88.6%。

9.遗尿停胶囊 为浙江中医学院俞景茂教授经验方。由炙麻黄、生黄芪、菟丝子、家韭子、补骨脂、桑螵蛸、五味子组成。本方补气升提以治上,益肾固摄以治下,上下兼施,速成全功。

【体会】小儿遗尿针灸疗效较好,我们曾用于临床获得良效;然而对某些病例,疗程较长,患儿往返花费时间较多;亦可在制订方案后,指导家属自行治疗,或在有效穴位,轮流埋皮肤针。小儿遗尿以肾气不足或脾肺气虚两型最常见,中药五子饮加减为我们常用于治疗此两型的通用方,再根据上述辨证合方加减或同时配合针灸则疗效更好。然而,无论服药或针灸均需坚持时间较长,否则在停药、停针后易于复发。

小儿控制小便的能力,年龄差异较大,一般1~2岁不能自行控制小便,2~3岁的约50%以上可以控制,4~6岁的约为80%可以控制,5岁以后基本均能控制。西医除药物治疗外,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行为疗法”,即让尿床患儿睡在一个特制的(分别用纱布包好两个电极)床单上,电极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铃或蜂鸣器及电池联结,当患儿开始遗尿,尿液就使纱布潮湿导电,此时电路接通铃响则唤醒患儿。若患儿未醒,则父母可喊醒使之入厕。显效后,每周仍应巩固1~2次。一般治愈率60%~80%。中医治疗本症,据朱金生综述2345例的概况,60.5%治愈,30.7%好转,有效率91.2%。说明中医药的疗效也是肯定的。

在临床工作中,中医辨证除前述三型外,尚可见到夜寐不安,夜梦纷纭,欲醒不能,梦中尿床,体形较瘦,五心烦热,舌尖红、少苔,脉沉细数,属心肾不交的类型。对此类患儿,若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者,可选用黄连阿胶汤(见夜啼节)以交通心肾;若肾阳虚衰、心火旺盛属火不归元者,可选交泰丸(黄连、肉桂)以引火归元。

此外,对遗尿患儿均应仔细检查有无尿道口炎、包茎、膀胱炎、脊柱裂、蛲虫病等,若继发于这些疾病均需在治愈这些疾病后遗尿方能恢复。又应注意小儿排尿习惯,勿使过劳,晚饭后少喝水,入睡后按时叫醒排尿。教育患儿树立治疗信心,消除紧张情绪,更不可打骂。

上一篇:流涎 下一篇: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