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基膜肾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401页(1329字)

朱某,男,11岁。因眼睑浮肿,尿血6年余,于2002年3月25日入院。住院中经各项检查均无特殊发现,最后作肾穿刺活检(K723号):电镜下见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大多正常,毛细血管基膜普遍变薄,系膜细胞及基质轻微增多,基质内可见少量散在沉积物,肾小管上皮细胞改变不明显。诊断为薄基膜肾病,轻至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因西药无特殊治疗,乃出院在门诊进行中药治疗。该患儿6年来持续血尿,镜下红细胞(+)~(+++),尿蛋白定性为(-)~(++),每于活动后病情加重。体查:血压100/70mmHg,眼睑稍浮肿,面色较晦暗,皮肤欠光泽,体形消瘦,神疲乏力状,四肢欠温。舌质暗红,苔白。脉沉。

〔辨证〕脾肾两虚,气虚血瘀。

〔治法〕补脾益肾,益气化瘀,活血止血。

〔方药〕自拟芪地丹参汤:黄芪30g,熟地10g,丹参12g,益母草、当归各15g,川芎7g,蒲黄10g,白茅根40g,茜草、侧柏叶、大蓟、小蓟各10g,石韦15g。

方中重用甘温黄芪补脾益气、益气摄血为主药。实验研究表明,黄芪不仅对调节机体免疫作用有良好影响,且具有利尿作用,并能显着减少尿蛋白;黄芪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游走与增殖,有利于促进血管生成过程[河北中医,1996,(4):21];对家系膜增殖性肾炎,可使系膜区IgG和C3沉积明显减少[中华内科杂志,1986,(4):222]。熟地滋阴补肾、养血补虚。丹参、益母草、川芎活血祛瘀、养血、利尿。茜草、蒲黄行血祛瘀,收敛止血。大、小蓟和侧柏叶、白茅根、石韦善止血尿。

该患儿经用上方22剂后,复查尿蛋白(-),镜下未见红细胞,后坚持服药5个月,尿蛋白仍(-),镜下未见红细胞,乃将原方调整为六味:黄芪、白茅根各30g,丹参、石韦、益母草各15g,地锦20g。每日1剂,再服50日后改为隔日1剂,巩固疗效,其镜下血尿未再复发。

【讨论】薄基膜肾病(TBMN)病理检查以肾小球基膜变薄为特征。临床表现为“家族性良性血尿”。持续性镜下血尿是本病较为普遍及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无耳聋、视力障碍,无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可与Alport综合征鉴别)。多发生于儿童期。本病在持续性镜下血尿患者中其发生率可高达26%~51%(易着文主编.疑难儿科学.2002.329)。目前该病的全部遗传方式及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西医尚无特殊疗法。本例坚持服中药治疗半年以上,镜下血尿消失未再复发。与该儿治疗的同期,另一例经肾穿刺活检(病检号K727)证实为薄基膜肾病的患儿前来就诊,该儿7岁,眼睑浮肿及血尿5个月,尿蛋白(±)~(+),镜下红细胞(+)~(++++)。按照上例患儿处方加减,服药5个月后尿蛋白(-),镜下红细胞消失,后改为隔1~2日服1剂巩固。以上2例的近期疗效满意,为今后中药治疗薄基膜肾病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上一篇:婴幼儿哮喘 下一篇:智力低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