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膀胱病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420页(2254字)

(一)水肿

1.肺失宣降 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桑白皮、桂枝、浮萍、黄芪、生姜皮、葶苈子等,如麻杏薏草汤(前4味)。

2.脾虚湿盛 党参、茯苓、白术、苓、泽泻、黄芪、大腹皮、厚朴、荠菜、薏苡仁、苍术、赤小豆、玉米须等,如四苓散(第2~5味)。

3.脾肾阳虚 附子、干姜、桂枝、黄芪、茯苓、车前子、白术、泽泻、肉桂等,如真武汤(见第八章心力衰竭节)。

4.腰以上肿 选上述宣肺发汗药。

5.腰以下肿 选上述通阳利水药。

(二)儿童性早熟 以下方药主要依上海时毓民教授等实验与临床经验整理。

1.肝肾阴虚,相火旺盛 怕热颊红,口渴,便秘,盗汗,五心烦热。舌质红明显。用滋阴泻火方(生地、玄参、知母、黄柏、炙龟甲、丹皮、夏枯草、炒麦芽、胆等),阴道出血加旱莲草、仙鹤草;阴道分泌物多加椿根皮,或龙胆泻肝丸(同龙肝泻肝汤);乳房胀痛明显加逍遥散。

2.肝气郁结,痰热内蕴 乳房隆起,硬结明显,郁而不散。用疏肝散结方(柴胡、黄芩、白芍、生地、夏枯草、川贝、牡蛎、龙胆草、玄参、泽泻、香附、炒栀子、远志),或服消郁活络汤(丹参、橘核、郁金、远志、当归、赤芍、白芍、首乌、酸枣仁、陈皮、山楂、木香)。

3.阴虚血热,迫血妄行 阴道出血明显。用滋阴凉血方(炒黄柏、炒知母、炒条芩、艾叶、香附、当归、炒白芍、生地、炒川芎、阿胶、炙甘草),若出血时间长,再加小蓟、血余炭。

4.先天不足,肾阳亏虚 手足不温,口渴喜热饮,便溏尿清,舌淡脉迟。用温补肾阳方,加减右归饮(熟地、山药、杜仲、制附子、肉桂、甘草、仙灵脾、太子参、巴戟天、桑寄生、白芍、肉苁蓉)。

5.巩固治疗方 经应用上述方药治疗数月或用西药治疗后,主证明显改善,为巩固疗效,促使骨骼发育恢复到正常水平,可改用填精补肾、益气活血方(炙龟甲或龟甲胶、鹿角胶或鹿角片、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巴戟天、党参、黄芪、当归、熟地、赤芍、女贞子)。

(三)淋证(小便刺痛不利)

1.血淋 小蓟、蒲黄、生地、藕节、地锦草、侧柏叶、白茅根、旱莲草、茜草、石韦、琥珀、知母、黄柏等,如小蓟饮子(用于实证,见第九章急性肾炎节)。知柏地黄丸(见于阴虚,见第七章口腔炎节)。

2.石淋 石韦、滑石、瞿麦、车前子、冬葵子、金钱草、内金、海金沙等,如石韦散(前5味)。

3.热淋 车前子、萹蓄、瞿麦、山栀、滑石、通草、白茅根、黄柏、灯心草、淡竹叶、蒲公英、白花舌草、穿心莲等,如八正散(见第九章泌尿道感染节)。

4.湿热 茵陈、车前子、通草等。

5.膏淋 萆薢、车前子、茯苓、黄柏、莲子心、丹参、白术、菖蒲,以上合称萆薢分清饮(用于实证)。

(四)尿浊 萆薢、芡实、菖蒲、菟丝子、金樱子、莲子、白果、益智仁、桑螵蛸等,如萆薢分清饮(用于湿热)、补中益气汤(用于脾虚,见发热节)、知柏地黄丸(见第七章口腔炎节)合二至丸(用于肾阴虚,由女贞子、旱莲草组成)。

(五)遗尿 益智仁、乌药、桑螵蛸、山药、龙骨、牡蛎、金樱子、菟丝子、覆盆子、补骨脂、山萸肉、鹿茸、巴戟天、仙灵脾、仙茅、芡实、升麻、鸡内金、白果等,如缩泉丸、桑螵蛸散(均见第十二章遗尿节)。

(六)遗精 金樱子、芡实、沙苑子、莲须、莲肉、龙骨、牡蛎、桑螵蛸、山药、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韭菜子、补骨脂、山萸肉、鹿茸、巴戟天、仙灵脾、锁阳等,如水陆二仙丹(前2味)、金锁固精丸(第2~7味)。

(七)小便频数 ①肾虚:山萸肉、覆盆子、益智仁、桑螵蛸、仙茅、巴戟天、金樱子等,如桑螵蛸散、缩泉丸(均见第十二章遗尿节)。②消渴:见气血津液病证。③湿热:车前子、栀子、萹蓄、瞿麦、黄柏、茯苓、地锦、蒲公英、银花、腥草等,如八正散(见第九章泌尿道感染节)。

(八)小便短黄 ①小腹有热:滑石、薏苡仁、赤茯苓、通草等。②黄疸:见肝胆病证。

(九)小便余沥(小便后滴沥不尽) 肉桂配知母、杜仲配黄柏等,如大菟丝子丸(由菟丝子、附子、五味子、覆盆子、桑螵蛸、鹿茸、肉桂、巴戟天、熟地、补骨脂、杜仲、断续、肉苁蓉、山茱萸、膝、茯苓、泽泻、石斛、防风、小茴香、沉香、川芎、荜澄茄等组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