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皮革化学品手册》第764页(1234字)
染料是能与纤维或其它物料结合而着色的有色物质。它能改变被染物的外观而使其变得更加美观适用。
目前我国市场上大多为纺织染料,皮革专用染料尚少。但是皮革本身富含多种活性基团,如羧基、氨基、酰氨基和羟基等,可同绝大多数染料分子以不同的键合方式结合而被着色。因此,许多染料同样可引用于皮革染色。在制革上应用较广泛的是分子较小、渗透性良好的酸性染料和分子较大、结合力较强、表面结合多的直接性染料,它们的组合应用适用于大部分革种的染色要求。
皮革染色有别于纤维、纸张等的染色。皮革具有一定的厚度,要求染透的革种(如服装、手套革等)须选择分子较小、渗透性良好的染料与表面着色良好的染料配合使用。革坯在染色前已经过许多化工原材料的处理,本身已具有底色(大多为蓝色),而且pH值已调整至弱酸性,所以酸性、弱酸性、直接性和中性染料等均可使用,但要经过试染以确定配方,以便遮住底色而得到需要的纯正颜色。革坯在染色前,往往还经过复鞣剂处理,不同种类的复鞣剂对革坯表面和内部电荷改变较大。阴离子性的复鞣剂对革坯表面和内部的阳电荷降低较多,染深色有败色作用,染浅色则起到匀染作用;阳离子性的复鞣剂或多金属复鞣剂使皮革的阳电荷有所增加,加之过渡金属离子的媒介作用,则起到助染作用,染色深而浓。只要注意到皮革的特点、染色的要求、前处理条件和革坯的状态,正确选择适用的染料品种加以组合应用,许多非皮革专用染料仍可使用。本章只列了部分已在皮革上使用过的染料品种。事实上,尚有许多未列出的品种在皮革加工过程中只要注意其性质仍然是可以选用的。
染料分子结构差异较大,导致染料在皮革上的上染率和渗透性不一致,往往难于得到理想的色谱。因此,国际上近年来出现种趋势,即利用红、黄、蓝三原色染料来复配成各种不同颜色的染料,以此得到相对一致的上染率和渗透性。如瑞士汽巴嘉基公司生产的三原色染料就是染皮革的理想染料品。它们属1:2型金属络合染料,具有极相似的化学结构,从而保证了几乎相同的着色率和吸收率,而且耐光性良好,可以复配出光谱齐全的各种染料。这类三原色染料为实现电脑配色和保证革批间的均匀性提供了物质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芳胺类中间体被列入有毒物质,60年代2-萘胺被列为强烈致癌物之后,70年代联苯胺又被列为致癌物,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已禁止生产和使用。最近德国政府又公布了20种芳胺类中间体禁止生产和在染料工业中应用。其中毒性更大、在染料工业中应用较广的有以下几种:联苯胺、联甲苯胺、联大茴香胺、3,3-二氯联苯胺、对氨基偶氮苯、邻氨基偶氮甲苯、邻甲苯胺、邻氨基甲苯。我国生产的染料有不少用了上述中间体,用户在使用时应当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