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实务手册》第751页(1872字)
长期以来,在职党员都是“单位人”,组织关系在单位,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依赖单位,而与社区没有直接的、制度化的联系。同时,居民区党支部也主要是由离退休党员构成,日常工作相对简单,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管理在职党员。但是,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企事业单位的部分职能逐渐剥离给社会,城市管理体制的重心也逐步下移,在职党员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开始从单位转向社区,与社区的联系日益密切。
在社区居民中,在职党员的人数也大大超过退休党员的人数,是一笔可观的潜在资源,因而社区党组织参与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注重制度建设。在居民党员中占主体的在职党员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这支力量组织起来了,党在社区活动和社区建设中,就一定能够起到主导的作用。在职党员在单位都是有党组织的,进入社区则成为分散的互不联系的单个党员,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发挥他们的整体优势,必须首先考虑制度建设。各社区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如建立社区居民在职党员联谊会,并以居民区为块设立分会,以楼组为联谊小组,形成三级联系网络,同时制定活动制度,管理、奖励制度等,促使在职党员活动正常进行。社区党组织还可以实行在职党员身份公开制度,有的社区张贴“党员户”标识,在社区的橱窗里公开在职党员的照片、姓名等,既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加强群众对党员的了解与联系,又有利于党员接受群众监督和自我约束,并且在社区里形成良好的氛围。有的社区党组织还建立在职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册、社区活动记录册和社区表现联系册,掌握每个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和在社区的表现,并将之与其工作单位沟通,作为对党员考核、评价的一个方面。
2.在职党员的教育与管理要注意方法。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要采取不同于一般的方法开展工作,党员教育和管理要力求从其特点出发,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总体上说,社区党组织在对社区在职党员的管理中,要掌握好两个原则。一是按章办事的原则。即“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也就是说,党员只能加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不能同时加入党的两个组织并接受两个党组织的管理。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在对在职党员管理时必须遵循此项原则,不能采用对属于社区党组织管理范围内党员同样的管理模式,而应选择采用其他灵活的方法。二是适度有加的原则。一般来说,在职党员的工作是比较繁忙的,社区党组织在教育管理在职党员时,应该考虑到在职党员在单位所承担的繁重工作,考虑到在职党员在社区的必要休息和调养,考虑到每个在职党员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利用在职党员这支重要力量,而不是一味加重在职党员的负担。因此,社区党组织参与在职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时要遵循按章办事、适度有加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到在职党员特点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方法,将在职党员这支重要力量“合法”、“合理”地融入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去。
3.对在职党员的教育与管理要注重实效。一要转变在职党员的观念。在职党员虽工作在单位,但生活在社区,与社区发展同样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要有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愿望与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不关心社区建设的落后观念。社区党组织要增强在职党员的社区意识,把他们融入到社区的共同体之中,争取他们的支持,吸引他们的关心,使之成为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支持者和主要参与者。二要构筑在职党员活动的载体。在职党员平时在单位工作比较忙,社区党组织要构筑好载体,根据在职党员的特长设计活动,让在职党员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展示自己的技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如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包括教师志愿者服务队、义务人员志愿服务队、法律援助服务队和金融服务队等,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为社区居民义务提供儿童生理、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家庭理财、股票知识讲座等。社区党组织还可以组织在职党员智囊团,让他们为社区发展献计献策。在职党员的见识、思路比较广,是社区建设不可多得的一笔资源。三要提供在职党员活动的舞台。要发挥在职党员的作用,还需提供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可以通过爱心工程、实事工程、家庭工程、再就业工程等发挥他们的作用。并通过这些舞台,让在职党员得到锻炼,增强党性,塑造形象,并在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