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需要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14页(1998字)

合理喂养是保证小儿正常发育的物质基础,它既需要供给小儿生理活动的所有能量需要,又需供给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的一切物质,过剩与不足均可导致疾病,如单纯性肥胖病、营养不良等。某些营养成分的不足或不合理,亦可导致各种营养紊乱性疾病,某些成人疾病如冠心病,亦须从小儿开始预防。因此,营养是关系小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

1.热量的需要:热量对维持机体新陈代谢十分重要。主要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供给。1g蛋白质产生热量17kJ,1g碳水化合物产生热量17kJ,1g脂肪产生热量38kJ。小儿热量的需要相对较成人多,婴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400~450kJ,以后每增加3岁每日每千克体重约减少40kJ。小儿机体对热量的需要可分以下五个方面:①基础代谢所需:占总热量的50%~60%;②生长发育所需:占总热量的25%~30%;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占总热量的8%~10%,年长儿占总热量的5%;④活动所需:约占总热量的15%;⑤排泄损失的热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0%。

2.水的需要:小儿新陈代谢旺盛,需水量相对较多,年龄越小,需水量越大。婴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水150ml,以后每增加3岁减少25ml,如水量摄入不足,可发生脱水;若水量摄入过多,超过机体调节能力,可发生水中毒。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并为酶、激素、抗体等不可缺少的成分。婴幼儿时期由于生长发育旺盛,需要的蛋白质相对比成人多。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需2~2.5g/kg,乳喂养的婴儿每日需3~4g/kg,约占总热量的15%。食物中以奶、蛋、瘦肉、和豆类等的蛋白质含量高,所含的必需氨基酸比较完全,其价值较高。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90%被吸收;植物性蛋白质只有80%被吸收,而且价值较低。故用植物性蛋白质食物喂养时,其蛋白质供给量应稍高。长期缺乏蛋白质可发生营养不良、贫血、肌肉松弛无力等,甚至生长发育停滞,免疫力降低,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蛋白质过多时,可引起食欲不振、便秘、消化紊乱、酸中毒等,且妨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4.脂肪:主要是供给热量,也是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并作为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可缺少的物质,具有保护脏器及保暖作用。婴儿每日约需4g/kg,约占总热量的35%。长期缺乏脂肪,可发生营养不良、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等。脂肪性食物食入过多时,可影响食欲,引起腹泻等。

5.碳水化合物:作为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约占总热量的50%。婴儿每日需12g/kg;2岁以上每日约需10g/kg。小儿碳水化合物代谢旺盛,需要量多,年龄越小,越易发生低血糖症。碳水化合物不足时,机体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热量的来源,可发生营养不良、消瘦、水肿、酸中毒等。碳水化合物过多时,体重增长很快,易导致肥胖症。但表现苍白、虚胖,继而由于蛋白质供应不足而发生各种感染等。

6.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正常生长和生理功能不可缺乏的物质,常参与酶系统活动或为其辅酶成分,调节体内各种代谢过程。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A、D、E、K)和水溶性(B族和C)两大类。其需要量和缺乏时的主要临床表现见表2-1。

表2-1 维生素的需要量及缺乏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7.矿物质:矿物质是构成机体的成分,并为调节生理功能所需要。其中钙、磷为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钠、氯均为维持体内渗透压,调节细胞内、外液酸碱平衡的重要物质;钾是细胞内液的主要电解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调节神经肌肉活动及维持酸碱平衡。其他如微量元素锌、铜、镁、碘等,体内需要量虽然小,但也很重要。如锌为较多酶的组成成分,能参与核酸代谢有关酶的调节、DNA复制转录,还参与和免疫有关酶的作用等;铜对制造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和铁的吸收起很大作用;镁与神经肌肉兴奋性有关,对细胞代谢过程很重要;碘为甲状腺素T3、T4的主要成分,缺乏时可引起生长发育迟缓、智能发育障碍等。各种矿物质的需要量及缺乏时的主要表现见表2-2。

表2-2 各种矿物质的需要量及缺乏时的主要表现

8.食物纤维:来自植物细胞壁,为复合碳水化合物的组成成分,不被肠道消化酶所水解,部分可被肠道细菌水解,无营养素,但对肠道排便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