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164页(2425字)
当血浆脂质浓度超过正常高限时称高脂血症。血浆脂蛋白超过正常高限时称高脂蛋白血症。由于大部分脂质与血浆蛋白结合而运转全身,故高脂血症常反映于高脂蛋白血症。临床上常见于未控制的糖尿病、黏液性水肿或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胆汁淤积性肝胆病、胆汁性肝硬化、胰腺炎及某些原发性遗传性脂代谢紊乱等疾病。
【正常血脂和脂蛋白】 血浆中主要血脂成分有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和微量的类固醇激素及脂溶性维生素等。其主要空腹血脂正常值见表3-5。
表3-5 我国正常人空腹血浆中主要脂质浓度
血脂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随年龄而增长;女性经前期、妊娠期胆固醇含量较平时为高。高脂肪餐后常暂时增高,多进荤食者比长期素食者为高;多食动物油或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者血胆固醇常增高;多吃糖类者甘油三酯常较高。
血浆中脂质除游离脂肪酸与白蛋白结合外,其余均与球蛋白结合成水溶性脂蛋白,才能于血循环中运转全身。根据超速离心及纸上电泳等分析,可将脂蛋白分为4类:高密度脂蛋白(HDL),即α-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即β-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即前β脂蛋白;乳糜微粒(CM)。
【病因】 病因可分两大类:①原发性者,病因不明,多属家族性;②继发性者,见于多种疾病。具体分类如下:
1.高胆固醇血症:①继发性: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黏液性水肿;②原发性: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2.高甘油三酯血症:①继发性:如重度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慢性胰腺炎、脂肪肝、糖原累积病及妊娠等;②原发性:如原因未明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3.高异常脂蛋白血症: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外胆道梗阻、胆汁淤积性肝胆病,包括肝内胆小管性肝炎等;②原因不明性胆汁性肝硬化。
4.混合型(高胆固醇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病因有未控制的糖尿病、急慢性胰腺炎、肾病综合征、骨髓瘤、酒精中毒等。
【临床分型】
高脂血症根据血浆外观、血脂测定及脂蛋白纸上电泳可分为5型,其临床特点见表3-6。
表3-6 5型高脂蛋白血症的生化及临床特点——诊断依据
【处理】 脂代谢紊乱,尤其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VLDL升高,HDL降低,与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应坚持长期综合治疗。原发性者,强调以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为主,效果不理想才佐以药物治疗。继发性者(如糖尿病、甲减),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1.饮食治疗:无论哪一型高脂蛋白血症,饮食治疗是首要的基本治疗措施,应长期坚持。饮食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血浆胆固醇,保持均衡营养。对超重病人,应减除过多的总热量。每日脂肪入量<30%总热量,饱和脂肪占8%~10%,每日胆固醇入量<300mg。对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Ⅲ、Ⅳ、Ⅴ型),应限制总热量和糖类的入量。超重的病人配合积极的体育活动非常重要。
2.药物治疗:经饮食及体育锻炼治疗后,仍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用药物治疗;①无其他危险因子,LDL≥4.9mmoL/L;②有2个其他危险因子(如吸烟、高血压、HDL低,有冠心病家族史等),LDL≥4.1mmol/L;③甘油三酯≥5.5mmol/L。一般LDL应降至<4.1mmol/L,如有2个其他危险因子存在,应<3.4mmol/L。35岁以下男性或绝经期前妇女,如无其他危险因子,可暂缓药物治疗。常用降脂药物:
(1)胆酸结合树脂类:治疗Ⅱa型的理想药物:考来烯胺,每次口服4~5g,每天3次。
(2)烟酸类:用于治疗Ⅲ、Ⅳ、Ⅴ型,大剂量可治疗Ⅱ型。烟酸,开始0.1g,每天3次,以后根据血脂变化和耐受程度,增加至1~2g,每天3次。消化性溃疡病人忌用;长期应用要注意检查肝功能。阿西莫司,为烟酸衍生物,适用于Ⅱb、Ⅲ、Ⅳ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引起的高脂血症。常用剂量为每晚睡前服250~500mg,如病情需要可在早餐时加服250mg。
(3)苯氧芳酸类:治疗Ⅲ型的首选药物,亦可用于Ⅳ、Ⅴ型,糖尿病伴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氯贝特,每次口服0.5g,每天3次;吉非贝齐,每次0.6g,每天2次,早晚餐前半小时服;苯扎贝特,每次口服0.2g,每天2~3次,饭后服。
(4)β羟基β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胆固醇合成的强有力抑制剂。洛伐他丁,开始治疗时常用剂量为每天20mg,晚餐时1次顿服,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天80mg。此时宜分2次,与早、晚餐同服。还有普伐他丁、辛伐他丁等药物。
此外,亚油酸及其复方制剂如含红花油的制剂、含20碳5烯酸的鱼油制剂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胆固醇和降甘油三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