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菌性食物中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185页(2077字)

沙门菌导致的食物中毒在临床上最常见,是由于摄入被沙门菌严重污染的食物所致,多因带菌食物加热不够或处理不当引起,是以急性胃肠炎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沙门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有1400余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有霍乱沙门杆菌、伤寒沙门杆菌、肠炎沙门杆菌、汤卜逊沙门杆菌、纽波特沙门杆菌和丙型沙门副伤寒杆菌等。

【毒理】 沙门菌不耐热,在55℃水中1小时或60℃水中10~20分钟即死亡。沙门菌进入人体后可在肠道内迅速繁殖,并释放出大量内毒素,对肠黏膜、肠壁神经和血管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进入血液循环的内毒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临床表现】

1.病史: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以7~8月份最常见。有进食生冷食品或未充分加热食物的历史。被污染食品多为、肉、蛋、奶类动物食品。

2.病程:起病突然,潜伏期2~72小时,多于进食后4~12小时发病。

3.急性胃肠炎型

(1)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腹泻一日数次至数十次,多为黄绿色水样便,常有未消化食物,偶带脓血或黏液,一般无明显里急后重感。

(2)常伴有畏寒、发热(体温38~40℃)、头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少数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等。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征。

(3)病程一般3~7天,预后较好。

4.类霍乱型

(1)呕吐剧烈,腹泻严重,大便呈米泔水样。

(2)因严重腹泻而迅速出现明显脱水征,全身无力,口渴,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差,眼球凹陷,尿少,脉搏微弱。

(3)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出现寒战、高热、周围循环衰竭、抽搐和昏迷等。

(4)病程一般4~10天,重者预后差。

5.类伤寒型

(1)症状类似伤寒,出现稽留高热、相对缓脉,伴有四肢乏力、头痛和四肢酸痛。

(2)出现下腹痛,伴有腹泻,症状较轻。

(3)潜伏期短,病程长,一般10~14天。

6.类感冒型

(1)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四肢及腰痛。

(2)伴有鼻塞、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7.败血症型

(1)起病急,出现恶寒、寒战、出汗和不规则发热,可持续数十天或更长。

(2)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3)少数病例可有肝脾肿大或合并肺炎、脑膜炎等。

【实验室检查】

1.可疑食物、呕吐物、粪便或早期血培养可分离出致病性沙门杆菌。

2.血清凝集试验,1∶40以上为阳性,连续测定,凝集效价逐渐增高。

【治疗原则】

1.卧床休息,呕吐、腹泻严重时禁食,好转后给予流质饮食。

2.应用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哌酸、黄连素等抗生素。

3.对症处理

(1)呕吐、腹痛严重者,给予颠茄类解痉药物。

(2)腹泻初期不必治疗。腹泻严重时应用次碳酸铋、活性炭、鞣酸蛋白等止泻药物。

(3)对高热病人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解热镇痛药。

(4)脱水严重者及时补液,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5)注意防治休克、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