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药与拆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615页(2456字)
换药亦称更换敷料。正确换药,可加速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目的】
1.观察伤口变化,了解伤口情况。
2.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处理伤口,如清除伤口内坏死组织及异物,保持引流通畅,选用不同引流物等。
3.拆线。
【用物准备】
1.按伤口情况准备换药用物:换药盘内备无菌换药碗2只,内盛有齿镊子和无齿镊子各1把,适量酒精棉球、盐水棉球、棉垫、纱布和小块油纱布,弯盘1只(盛换下的敷料和用过的棉球)、胶布、绷带和必要的外用药品。
2.特殊伤口需准备剪刀、探针、刮匙和引流条等。
3.必要时准备伤口内用物。
【操作方法】
1.一般换药法
(1)操作者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托换药盘到换药室或病床旁。
(2)使病人处于适当体位,充分暴露伤口。
(3)徒手取下外层敷料后用镊子揭下内层敷料,最后根据具体情况旋转、提取或拔除伤口内引流物。
(4)用血管钳接触伤口,镊子取无菌敷料,血管钳和镊子不可接触或交叉使用。
(5)以75%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消毒范围应超过敷料面积。清洁的伤口应由内向外擦拭,感染伤口则由外向内擦拭。
(6)遇坏死组织或不健康肉芽应剪除,并用盐水棉球反复擦拭创面,清除脓液。
(7)分泌物少的表浅创面,用凡士林纱布或盐水纱布覆盖。分泌物少而较深的创面,一般以盐水纱条引流,分泌物较多且较深的创面,可选用皮管或卷烟引流,必要时采用负压吸引。深部伤口换药时,勿将盐水棉球遗落致伤口长期不愈。
(8)外加纱布棉垫覆盖,用胶布或绷带妥善固定。
(9)先换清洁伤口,再换感染伤口,每次换药后洗手。
2.拆线
(1)拆线时,先用2.5%碘酊、75%酒精棉球依次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2)用有齿镊子轻轻将缝线结提起,略将缝线拉出线孔,用剪刀尖在线结下方近皮肤处剪断缝线,向切口方向抽出缝线。
(3)用酒精棉球再次消毒皮肤,覆盖纱布,妥善包扎固定。
3.特殊换药法(隔离换药法):适用于破伤风、气性坏疽和绿脓杆菌感染伤口。
(1)换药用具同一般换药,但应与一般换药用具分开。
(2)换药需在隔离室进行,医护人员应穿隔离衣并戴手套。
(3)操作方法:同一般换药,药物应用根据不同伤口准备。如破伤风伤口应用3%H2O2(双氧水),棉球擦拭,再用生理盐水清洗。
(4)换药后,用物需特殊处理:敷料焚烧,器械先在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泡2小时,再煮沸20分钟后高压蒸气灭菌处理。
【注意事项】
1.换药环境要整洁,光线要明亮。
2.换药时态度要和蔼,事先应了解伤口具体情况,操作要轻柔,以减少病人痛苦。
3.换药过程中,严格掌握无菌技术。防止交叉感染。
4.盐水棉球只能轻轻蘸吸创面分泌物,不可来回擦拭,以免损伤创面肉芽组织。
5.同时有几个创口换药时,应先换创面小、分泌物少的,后换创面大、分泌物多的;先换一般细菌感染创面,后换有特异性感染的创口。
6.保持引流通畅,引流条应深入伤口底部,但防止压得过紧。
7.对特异性感染创口(如气性坏疽),应戴手套换药,换下的敷料烧毁,所用器械物品应专门消毒。
8.埋入组织内的缝线不需要拆线。皮肤缝线拆除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营养情况、缝合部位及局部血供来决定。拆线日期一般是,头部5~6天,面、颈部4~5天,下腹部、会阴部6~7天,四肢、关节周围8~10天,胸部、上腹部、背、臀部7~9天,腹部减张缝线12~14天。
9.年老患者及幼儿,严重贫血和重度营养不良患者,伴有呼吸道感染、咳嗽没有控制患者的胸腹部切口等,应考虑延期拆线。
10.创口感染应考虑提前拆线,或提前间断拆线。
11.拆线应仔细,不得遗漏。